第一百四十六章 夷狄入中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建國並理順了燕京事務後,徐澤便帶著自己的儀衛巡視各地。
今日的行程是昌平縣。
皇帝檢驗完整編兵馬的訓練後,又與幾名軍官一一親切談話。
“鵬舉,這段時間帶兵有何感悟?”
外放幾個月,岳飛明顯有了軍官的威嚴,演武場上指揮起麾下契丹騎兵來有板有眼,但在徐澤的面前,其人還是當親衛時一樣沒有半點拘束。
“知易行難,很多事不做就不知道跟自己想的不一樣。”
“哦?”
徐澤帶著岳飛邊走邊聊。
“說說看,有哪些不一樣?”
“先是手下的軍士,臣最初對這些契丹人有一些偏見,認為蠻胡必難約束,還想亮些絕活鎮住他們,相處久了才發現他們其實也有血有肉,只要真誠相待,也能收穫真心。”
“嗯,很不錯。”
徐澤欣慰點頭。
對夷胡的策略,該毀滅的時候,其人絕不會心慈手軟,但對已經打服了夷胡,就要區別對待。
一個人建不成疆域萬里的大國,絕大部分漢人也難以在不適宜農耕的艱苦邊疆長期生活。
大同的國土面積越大,境內的夷胡必然會越多,這是華夏傳統疆域地理特點決定的客觀事實。
對夷胡,必須毀滅與同化並舉。
毀滅其文化傳承和能夠獨立出去的戰爭潛力,並同化其剩餘人口才是最佳選擇。
但同化的前提必須是把他們當人,因為只有“人”才能被同化,容不下夷胡就別想開拓萬里江山。
當年的瀘南夷亂,後世皇明的安南、遼東等地獨立,都與錯誤的民族政策或地方官員對夷胡的極端歧視壓榨有很大的關係。
同軍中有很多異族兵士,經過長期的教育和訓練後,無論是作戰勇悍,還是遵章守紀,都不差漢人兵士分毫。
徐澤尊重客觀事實,沒想一口吃下一個胖子。
大漢族主義短期內是無法徹底根治的,保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警惕心也很有必要。
其人只是擔心麾下文武不知輕重,如挑起瀘南夷亂的賈宗諒一樣無端歧視壓榨夷胡,最終導致官逼民反。
大同王朝擁有強大的武力,想打下萬里江山很容易,但想守住這份基業,不僅他這個皇帝要胸懷萬里天地,麾下得力的文武官員也要有這格局才行。
若是邊地文武狂妄自大,始終把諸胡當作異類,甚至視之如豬狗奴僕,而不是想辦法同化他們,那打下的江山越大,埋下的隱患就會越大。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大同的事業要做大,不僅要練就摧毀一切敵人的強兵,還要有接受真心入我中國之夷狄的胸懷和同化他們的能力。”
“是!”
得了皇帝的表揚,岳飛心中激動,臉上卻不露分毫。
“臣這段時間練兵,還發現了一些我們以往騎兵訓練中的謬誤……”
王四趕到營中時,徐澤正與岳飛談到興頭上,向王四點了點頭,後者會意,默默地跟在了儀衛後面。
“什麼訊息?”
目送岳飛帶著麾下契丹騎兵高歌離開,徐澤喊來王四。
“陛下,趙宋朝廷派出的勘界使者已經離開東京城了。”
徐澤仍目視前方,並未回身。
“趙佶派來了哪些人?”
“少師兼樞密使蔡攸,尚書右臣白石中,殿中侍御史劉豫及其餘隨員,一行二十三人。”
從趙宋派出的勘界使者官職和規模來看,趙佶總算是認清了形勢,勘界一事暫時不會有波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