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朝的權威(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楷的世子之位,徐澤是承認的。
正常情況下,王俁薨逝後,王楷即位,大同也不會在這事上過多幹涉。
但現在國主隨時都會薨逝,世子需要接替王位的關鍵時刻,國丈李資謙卻帶著自己的外孫——世子王楷來燕京參加宗主國天子的登基儀式。
因此,只憑隻言片語,徐澤也能斷定高麗另有變故。
“王俁病重之後,曾召李資謙、金富軾等臣子入宮商議立嗣之事,其人有意讓世子王楷避位,立王運之後為國主。”
王四說的這條資訊,包含著一段高麗王位傳承的隱情。
二十八年前,高麗宣宗王運病逝,其子年僅十歲的王昱即位。
王昱患有嚴重的消渴症,體弱多病,根本無法處理朝政,便由其母思肅王后垂簾聽政。
中樞院使李資義認為堂外甥王昱有早夭之相,乃秘募私兵,準備為自己的親外甥漢山侯王昀爭奪王位。
李資義行事不謹,政變還沒有發動,就被另一個陰謀家——雞林公王熙察覺。
王熙先下手為強,聯合其他重臣,滅了李資義,流放漢山侯王昀和其母元信宮主至慶源郡,並逼迫自己的侄子王昱禪讓於己。
兩年後,王熙的王位已經鞏固,王昱卻不明不白地“薨於興盛宮”。
王昱已經禪位,且體弱多病,仍逃脫不了被自己叔叔弄死的命運,引起了國人對其的同情,本就不穩的豪族又趁機鬧事。
由此,導致王熙、王俁父子的統治一直不怎麼穩,急需文治武功以彰顯自己的合法性,高麗也變得更加好戰。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高麗出兵爭奪曷懶甸,吞併耽羅國,又趁著遼國內亂之機,染指保州。
最終,一腳踢在鐵板上,被同舟社打回原形。
對同舟社一戰的失敗,不僅讓高麗喪失了海防,還嚴重動搖了王氏統治全國的威望。
無論誰接替王俁的王位,不能斬斷大同王朝伸向國內的手,就沒法獲得民族的獨立和完整的主權,都只能做徐澤的傀儡。
現在,時日無多的王俁有意將王位還給王運一脈,倒是一步好棋,既能推脫社稷覆亡的責任,並盡力保住自己這一脈。
“王昱、王昀不是都已經絕嗣了麼,哪裡來的王運之後?”
王運生四子,除王昱和王昀外,另外兩子皆沒有滿歲就早夭,王昱沒有留下後代,王昀流放不久後也稀裡糊塗死掉。
“王俁有意隨便找個人頂替。”
這是為了甩鍋而不擇手段啊!
“高麗重臣是什麼意見?”
“金富軾認為國主病重說胡話,不肯奉亂命;李資謙有意立世子,才會帶王楷來見陛下。”
……
ps:宋史記載:宣和四年九月己巳高麗王俁薨,遣路允迪弔祭。
又據《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序》記載:夏四月,俁薨。
本書中,王俁因開京之戰,夜奔松嶽山,使身體落下隱疾。
據說無慾之人能長壽,王俁應該能多活幾年,但江山振興無望,其人自暴自棄之下,還是趕在了歷史上差不多的時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