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武力威懾(第2/2頁)
章節報錯
重大外交場合,天子與外國使節的互動都只是走過場而已,不會出現大殿之上外使給皇帝出難題的演義情節。
真要有這樣的事,只能說明這個國家已經山河日下,在外國面前抬不起頭了。
大同王朝尚未立國就已經力壓金、遼、宋,臣服高麗和日本,自然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待這套程式走完,徐澤便移駕宮外,邀請各國外使登內城南門樓觀禮。
外使進宮時,走的是內城西門,張邦昌還以為缺乏底蘊的大同王朝沒什麼規矩,等隨徐澤登上南門樓,才倒吸一口涼氣。
門樓下,早就拆出了超大型廣場上,近十萬人立在期間,幾無聲響。
而完顏蒲家奴和耶律大石等人的注意力,則放在了廣場西側黑黝黝的大炮和東側鮮盔明甲的同軍方陣上。
此時不比後世,沒有合適的擴音裝置,講話是不用考慮了。
徐澤抬手示意,城上的掌旗手立即調整大纛。
城下久候的百姓,立即在各自方陣負責人的指揮下,呼啦啦地跪倒。
“萬歲!”
“萬歲!”
“萬歲——”
城門樓上大纛再次調整,百姓盡皆起身肅立,眾臣及外使隨著天子的目光,看向了東面的禮炮陣。
轟——
轟——
轟——
為了保證持續釋放效果,負責此次閱兵的時遷一共排程了五十四門火炮做禮炮,並將之分成三組,每組十八門。
儘管沒有裝填炮彈,但十八門火炮齊射的聲勢仍然讓城門樓上的張邦昌兩股戰戰,其人不自覺地想到東城城能在這種聲勢駭人的武器面前堅守多久?
而完顏蒲家奴、耶律大石、李資謙和藤原忠通等使者的心情,則更為複雜。
這些人或是第一次遠距離見識如此恐怖的武器,或是早就見識過,並且心有餘悸。
只有極少數人,用心記住了火炮鳴放的次數一共是二十八響。
徐澤並沒有向任何人解釋這一點,給後世留下了無盡猜想。
其中,最能讓人信服的一點是正乾皇帝此時恰好二十八歲。
禮炮鳴放結束後,緊接著開始閱兵式。
閱兵並不是新鮮事物,趙宋也閱兵,但和大同的閱兵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徐澤只是讓時遷將佇列行軍稍稍做了調整和規範,並沒有參照後世齊、正互換步的模式,此時根本不具備那樣的條件。
一共十八個方陣,全部是經過戰火洗禮的師營中挑選,僅從軍士臉上漠視生死的表情,就能看出這些是精銳無疑。
大同的開國儀式顯然不合禮儀,但觀禮的外使都明白:此舉就是赤裸裸地武力威懾,大同王朝以武立國,不懼任何挑戰!
……
ps:以下字數未超200,不額外收費
特別感謝書友“Marcin邱”提供的年號。
同舟社脫胎於封建禮儀繁複的趙宋,雖然有徐澤這個穿越者的主觀意志作用,但大同王朝的臣子畢竟來自舊王朝,禮儀再怎麼簡化也會比現在複雜得多。
所以,外使見辭儀不可能像本章描述的這麼野雞,為免水字數,此處便作了簡化處理。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