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開國大典(第1/3頁)
章節報錯
等張邦昌再次趕到燕京,時間已經到了六月十五日。
在同舟社的巨大軍事威脅下,趙宋朝廷還是做出了極大讓步。
天子更改了之前封徐澤為光興軍節度使、廣德軍、德順軍節度使的任命,下詔改封徐澤為肇慶郡王。
肇慶乃是廣南東路次府,本為端州,名為州,二十多年前還是“下”級軍。
哲宗元符三年,升興慶軍為節度州。
今上大觀元年,又升“下”為“望”。
重和元年,賜肇慶府名,仍改軍額。
趙宋天下二十四路之中,廣南東路是僅此於廣南西路的偏遠路,肇慶又是這一偏遠路的軍額次府。
從這一道冊封詔令,就能看出趙宋君臣面對徐澤時的極度糾結。
教主道君皇帝既不敢拂逆賊子的要求,又不願意痛痛快快地給予封賞,這才有了以偏遠次府作為郡王爵的荒唐任命。
這段時間,同舟社全取南京道和蔚州、白州、奉聖州的訊息也傳到了開封府,朝廷也做出了相應的反應。
天子還下詔,因北伐成功,趙宋在全國二十四路的基礎上,再增加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
延續這些年來的厭勝傳統,趙佶同時更改了一系列新取之地的地名。
賜析津為廣寧、賜涿州為威城、賜檀州為安城、賜平州為鎮山、賜易州為遂武、賜營州為威塞、賜順州為順興、賜薊州為薊州、賜景州為灤川……
朝廷此舉,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利益交換。
既然封了徐澤為郡王,那同舟社北伐新納之土就要置於大宋掌控之下。
張邦昌明知道此舉不妥,卻沒提出反對意見。
其人雖是宰相,但沒有什麼話語權,在徐澤面前唯唯諾諾,在朝廷更是說不上話。
以張邦昌對徐澤的瞭解,朝廷在封賞一事上反覆折騰,肯定要開罪這軍頭。
徐澤行事肆無忌憚,這次恐怕要捅大婁子,自己作為使者,搞不好就會被遷怒。
張邦昌還隱隱覺得,天子和諸位相公可能真誤解了徐澤的意思,也許其人根本就不想要什麼封賞。
不然的話,也不會每次都把朝廷天使晾那麼久。
這種感覺隨著其人到達燕京之後的時間越久,而越發強烈。
同上次一樣,徐澤並沒有接見張邦昌,只是讓外曹將其人安置在了館驛中。
這一閒置,就是整整四天。
就在張邦昌等得心焦上火之時,同舟社外曹曹首王四終於接見了他,但王曹首一張口,就把張邦昌嚇得半死。
“張相公,你準備一下,明日參加我國的開國大典。”
“開——開國!”
“對,就是我同舟社建國,社首登基大典。”
難怪徐澤會對朝廷的封賞不感興趣,一直不怎麼待見自己這個朝廷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