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千里送罵(第2/3頁)
章節報錯
移風易俗非一日之功,即便掌握著超前知識的穿越者,也不能過於標新立異。
只有先尊重時俗,融入時俗,才能逐步影響並改變時俗。
“嗯。”
徐澤點點頭,算是回應了宗澤的話。
走流程就走流程吧,治下官員多寫幾遍勸進表也費不了多少時間。
同舟社無論何時建國,該進行的社會改革都要穩步推進,不能停頓,只待內外部條件成熟,就要分步驟實施。
“由你牽頭,對我們即將建國的國號、年號、國都、政體等相關事項進行討論,就半個月內吧,至少拿三個方案給我。”
同舟社社務部之下,暫時還沒有設定“禮曹”,所以這事只能由宗澤這個長史親自牽頭了。
對此,幹勁十足的宗長史自不會有怨言。
“屬下明白!”
徐澤雖然答應了宗澤開始走勸進建國的流程,可等這套流程走完並進入建國實質操作階段,還需要一段時日。
而其人現在要做的幾件階段性任務中,就有幾件創造外部環境的大事。
其中,就包括對趙宋朝廷來使的處理。
將朝廷使者張邦昌晾起,並不是徐澤故意耍威風,這件事本身也代表著同舟社對趙宋朝廷的態度。
而被軟禁在館舍之中的張邦昌,這段時間也受盡了內心煎熬。
同舟社北伐成功,趙宋朝廷卻失聲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究其原因,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趙宋的決策者們事到臨頭才發現,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徐澤北伐之前,曾在大名府之戰時,向童貫派出的使者王汰暗示“復燕雲者王”。
但像同舟社這種獨立性極強的勢力,朝廷一旦封了其領袖為王,基本上就意味著帝國準備走禪讓的流程了。
很明顯,徐澤“想要”的這一封賞,不僅失去江山後就可能喪命的天子絕不可能答應,絕大部分重臣也不可能答應。
其實,朝廷重臣並不是不能接受換東家。
打不贏就投降並不丟人,只要能保住個人富貴和家族傳承,有的是人願意投降。
但同舟社自成體系,已經有一套完整的理政班子了。
趙宋若是投降,出職地方的實幹家和少壯派,尚未入仕計程車子,還有機會跟著同舟社做事,甚至走上高位。
但已經走上高位的趙宋實權重臣們,保住現在的位置基本不用想了。
就算腆著臉吃點殘羹冷炙,都要看別人臉色。
更關鍵的是,同舟社的政策極大的損害了他們家族的長遠利益。
新舊更替,舊政權的重臣主動退出,作為交換,讓自己的子侄走上去,以保住家族長久富貴,也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可同舟社不承認蔭補制度,所有官員任職前都必須透過相應的考試;
還竭澤而漁,制定重稅,逼迫勤儉持家的百姓賣地分宗,甚至還野蠻地逼迫大族遷往燕雲苦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