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披星戴月斬可汗(第1/3頁)
章節報錯
“牛伯遠果真是不動則已,動若奔雷啊!”
徐澤釋出戰爭動員令的第三天,第一軍連取永寧、順聖、長青三縣的捷報便傳回了燕京,軍務部兵曹曹首張紹、戰曹曹首吳用等人立即向社首表示祝賀。
“嗯,伯遠對大同府的攻略時機和力度都拿捏得極好,兵曹立即擬一份嘉獎令,通報全軍。”
“是!”
張紹看到了牛皋用兵果決,徐澤則看到了更多。
閱歷、天賦、機遇和努力等,都是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
牛皋本就有很高的用兵天賦,又經過這些年的磨礪,成長極快。
第一軍佔領長青阻斷金軍向東擴張的步伐後,牛皋並沒有趁熱打鐵繼續東進拿下天成、懷安兩縣。
其人一面派馬麟前往大同,與金軍就雙方進軍問題進行交涉,闡明本方立場,逼迫金人接受既定事實,儘量避免雙方因形勢誤判而大打出手。
一面又集中兵力,在長青、永寧一線修築烽堡,鞏固已有防線。
牛皋認為,金軍進展太快,在西京道的統治很不穩定,當下又需要集中力量滅遼,才會任由同軍搶佔地盤。
但同舟社在西京道的力量也同樣脆弱,防禦體系很不完善。
金軍要是真被激怒了,不管不顧調集大軍出兵長青縣圍城打援,蔚州方面救與不救都會非常被動。
若是隻看地圖,蔚州緊挨大同,處於上游的桑乾河也不是太寬,只要取得桑乾河對岸的永寧、順聖兩縣,就很容易與蔚州連為一體。
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大同之所以能成為遼國西京道首府,乃是因為其獨特的地形和地理位置。
大同府及其治下各州縣皆處於大同盆地之中,天然就是一個整體。
豐、朔、應、蔚、東勝、奉聖等州雖與大同府接壤,卻另成體系。
同舟社想將大同盆地中的城池人為分割出來,便如同本與河北一體的燕京分屬宋遼一樣。
因此,牛皋建議在東線拿下奉聖州,將大同東面五州縣連為一體之前,第一軍不宜再分散兵力搶佔城池,懷安、天成兩縣只需要承認同舟社的管轄即可。
其人還提出了儘快開通中山府——蔚州——大同府道路的建議,以改變當前糧草轉運必須經涿州、易州再過五回嶺進入蔚州的窘境。
中山府至蔚州銀城坊其實有道路,這種草木橫生的曲折小道砍伐擋道的灌木後,還是能夠勉強行軍的。
只是,大軍持續作戰最重要的糧草輜重轉運就不要指望這條道路了。
啟動北伐後,徐澤就命第三軍開始砍伐銀城坊一線的榆塞,並修建道路。
但這段工程大部分處在山中,進度並不快。
這也是第三軍離蔚州更近,卻遲遲不能突破遼軍防線的最主要原因。
中山府直至大同府的道路顯然是一項大工程,非一朝一夕能建成,但再難也要建。
金軍遲早要滅掉遼國,只要有機會,金國肯定會嘗試改變大同府被同舟社人為割裂的現狀。
同舟社只有打破地形上的割裂,將已佔領的區域緊密聯絡在一起,才能做到攻守兼備,進退自如。
這一戰雖然沒有打大仗,但論決斷和對大戰略的領悟,以及具體戰術的把握上,牛皋都表現出了可堪大用的帥才,讓徐澤頗為欣慰。
大同方向,牛皋的佈置很穩妥,應該不會出大亂子,吳用便將注意力放在了張清部對奉聖州方向的攻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