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線攻略(第1/3頁)
章節報錯
蔚州又名蘿川,歷史非常悠久。
其地商周時期為屬於代國,趙襄子滅代,武靈王置代郡。
北周宣帝時始置蔚州,隋開皇中廢,唐武德四年復置,至德二年又改興唐縣。
其後,蔚州又多次興廢。
直至澶淵之盟後,蔚州的行政機構才穩定下來,行政上隸屬於奉聖州,兵事上則直接歸西京都部署司直轄。
從蔚州歷史上多次變更行政級別和名稱,就能看出該地的戰略地位。
其地位於太行山、恆山和燕山交匯處,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南京道西南角的易州進入蔚州飛狐縣,要連續翻越太寧山、紫荊嶺和五回嶺,道路非常難走。
尤其是五回嶺,只聽名字就知道這種七彎八繞的地形極不利於大軍進出。
遼軍只要在五回嶺其中的任何一“回”設定一道關卡,派駐數百兵馬屯駐,行進中的大軍就得停下,待前鋒攻下這道關卡後,大軍才能繼續跟上。
萬幸同舟社進軍太快,蔚州之遼軍尚未收到同舟社入局南京道的訊息,牛皋便帶著人馬由易州進了山。
蔚州本有遼軍三千人,同舟社啟動北伐計劃後,第三軍陳兵遼國邊境,蔚州壓力大增,又臨時徵召了兩千民軍,共計五千人。
其中,一千八百人部署在飛狐縣。
在西北一線需要留足兵力,防守已經侵入大同府的金軍的情況下,這個兵力部署足可以看出蔚州遼軍對飛狐方向的重視。
但雙拳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更何況是大遼這頭行將就木的病虎。
國家危難,飛狐守軍自然不敢將南面的同舟社放進來再打。
其部只能大半前出至長城以南的銀城坊,以佔據地勢,全力防守欲要北上的同軍第三軍李逵部。
如此一來,東面便出現了巨大的空擋。
正常情況下,涿州、易州也不可能這麼快陷落,把主要兵力放在南線是正確的。
或者說,南京道若是被強敵很快攻陷的話,僅靠蔚州一地,也防不住如此強大的敵人。
所以,同軍第一軍前鋒神兵天降出現在縣城以東時,飛狐縣城中遼軍就亂了,急忙派出信使,速招前出銀城坊的軍隊回防。
銀城坊遼軍急急趕回,至黃昏時分,離飛狐縣城仍還有近二十里地。
回防軍隊擔心夜間被敵軍突襲,不敢再趕路,只能就地立營。
軍隊剛散開,蕭近海便率領兩個營的騎兵殺出。
遼軍防護不及,頓時大潰。
飛狐縣也於當晚告破。
北伐攻勢展開後,徐澤考慮到東線多河流,且與沒有精兵的偽遼作戰,騎兵的作用有限,便讓牛皋帶走了三個營。
儘管如此,西線的進攻速度也比東線稍微慢了一些。
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