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六日後,同知殿前點檢事耶律高八便鼓動部分衛士出山降金。

耶律高八在去年底的同遼衝突中,為了守護大遼的利益,不畏強敵,與強勢的同舟社針鋒相對,卻被皇帝當作棄子免去官職。

其人當時就已經對這昏君寒了心,一直等待機會報復耶律延禧。

耶律高八降金帶兵後,立即引金人進山,搜捕自己曾經效忠的皇帝。

耶律延禧再一次預知到了危險,並趕在金軍抓到自己之前逃之夭夭。

但隨駕的官員卻遭了殃,偵人蕭和尚、牌印郎君耶律哂斯等人皆為金軍所俘獲。

經歷這次背叛和連續的逃亡後,天祚帝身邊的官員嚴重不足,落魄到撐起逃亡小朝廷的基本框架都做不到。

耶律延禧只得下詔,凡隨駕人員,不限吏民,一律授予官職有差,讓這些小人物一步登天,撐起朝廷的草臺班子後。

與此同時,西京大同府守將耿守忠降金後又叛,嚴重威脅金人腹背,金軍不得不從夾山一線抽調圍堵遼帝的兵馬攻打大同府。

如此一來,又給了耶律延禧繼續流竄遁逃的機會。

相比起第一次破城,金軍第二次攻打大同府的戰鬥很不順利。

金軍戰線太長,糧草轉運補給極度困難,進入西京道後,大軍的糧草只能在靠新佔領區徵集。

其中,最重要的徵集地便是大同府。

耿守忠降而復叛,使得金軍失去了最大的糧源;

另一方面,戰前制定的速戰速決捉住遼帝的計劃也宣告破產;

而且,後方也傳來了同舟社已經入局南京道的訊息。

種種不利因素綜合,眾將軍議時,多傾向於暫時停止進攻,先將大軍撤回中京道休整,等下次再來。

唯有完顏宗雄提出大同府乃是西京道都會,放棄大同府退兵,就等於放棄整個西京道。

一旦大軍撤回中京道,西京道已經投降的遼人必然離心反叛,遼帝的餘黨會受到鼓舞,夏國也會趁機入局。

要是同舟社屆時拿下了南京道,威脅中京,大金國恐怕再沒有這麼好的機會進入西京道了。

負責攻打大同的副都統完顏宗翰被宗雄說服,乃立下重賞以激勵士氣。

但耿守忠降而復叛,再沒有退路,乃蠱惑部下一旦戰敗,必會被金人洩憤屠城。

由是,大同守軍抵抗意志相當堅決。

攻城戰持續了十幾天,仍沒有看到城破的希望。

因大同守軍的堅決抵抗,金軍此戰的損失也超過了進入西京以來的傷亡總和,雙方都只能苦熬。

但東邊不亮西邊亮,完顏宗翰、宗雄頓兵堅城時,金將完顏闍母、完顏婁室、完顏銀術可等人攻略天德、雲內、寧邊、東勝等軍州的行動卻相當順利。

先是完顏闍母逼降遼國西南面招討使耶律佛頂,有了招討使的榜樣示範,基本上各地長官和部族首領見到金軍分出的兵馬後,就立即放棄抵抗,率部投降。

最能吃苦的“悶騾子”完顏婁室打得最遠,一直打到極西之地的天德軍。

其麾下軍士破城後,發現了一個女直人,他的名字叫紇石烈阿疏。

紇石烈阿疏是遼金戰爭中的傳奇人物。

早在生女直聯盟時期,星顯水紇石烈部就是諸多生女直部落中僅此與按出虎水完顏部的強大存在,其部落在那個時候就已經築有自己的城池。

完顏阿骨打的五叔完顏盈哥為節度使時,不斷加強部落聯盟,持續削奪其他部落自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