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吃幹抹淨(第1/3頁)
章節報錯
“權管遼興軍節度使兼諸軍都統張覺狀:自女直深入,北朝皇帝西狩不返,諸路寇兵充斥,道途塞絕……即調務丁壯,繕甲兵,鋤賊徒以活生靈。區區之志,必已聞之……使復父母之邦,是成終始之義。一則為大朝守圉之計,二則快遺民歸國之心……今差都統府掌書鴻臚少卿張鈞、將作監參謀軍事張敦固謹詣宣撫司,納土歸朝。”
面對金國和同舟社交相侵略,社稷即將覆亡的壓力,北遼政權曾緊急抽調東面各州縣的兵馬。
結果,玉河渡一戰,東拼西湊的兵馬被同軍打崩,燕京不戰而下。
戰後,燕京以東各州縣因為之前的抽調導致防禦空虛,基本也是傳檄而定。
這幾日,繼析津府和涿、易、檀、順四州入手後,武松又奉命繼續向東,陸續收取了景州和薊州等地。
遼國南京道的諸多州縣,僅剩下東北角的平州一地暫時沒有被同舟社吃下。
秉承社首的意思,武松對燕京東部各州縣的攻略以儘量滌盪陳腐勢力為先,並不是狂飆猛進的“五天三捷報”。
但在各地傳檄而定的情況下,速度也相當快。
令徐澤稍稍有點意外的是,同軍尚未進入平州境內,張覺就遣人送來了《納土狀》,這嗅覺也是相當敏銳了。
從時間上算,其人很可能早就準備好了這份狀。
並在得知燕京被同舟社取得訊息後,就立即派人送來了。
徐澤放下納土狀,抬頭看向立在下首的張鈞和張敦固二人。
“此狀是何人所作?”
“回社首,節度使納土歸朝之心拳拳,此狀正是節度使親作。”
回話的是遼興軍都統府掌書鴻臚少卿張鈞,張覺的弟弟。
二人入衙通報身份時,張鈞就已經向徐澤說明了自己與張覺的關係。
徐澤剛才在看《納土狀》時,張鈞的注意力全在徐澤身上,發現徐社首並沒有生氣發怒的跡象,方敢答話。
“如此文采,令兄可有功名?”
居移氣養移體,徐澤為官多年,刻意拿捏起架子來,也能做到文氣十足。
南朝果然柔弱好文!
偌大的平州納入治下不關心,反而關心這納土狀的文采。
張鈞嘴角微微上翹,又馬上恢復正常。
其人微不可察的小動作,卻沒有逃過徐澤毒辣的目光。
“好教社首知道,家兄乃是遼大安二年丙寅科中進士頭名。”
“呵呵,腹有詩書的狀元郎,難怪。”
徐澤臉上的笑容更盛,似是極為欣賞張覺的好文采和拳拳之心。
就在張鈞、張敦固二人徹底放鬆下來時,其人的話鋒突然一轉。
“就是不知道張覺在戰場上,是否也有這狀元之才。”
“啊!”
徐澤這話顯然不是讚揚張覺文武全才、心懷南朝的大義之類,結合其人戲謔的語氣,更是耐人尋味。
張鈞被徐澤的話所驚,張大了嘴,半晌沒有接上話。
將作監參事張敦固作為副使,趕緊站出來為正使解圍。
“徐社首,節度使心懷忠義,多年來一直立志恢復漢家河山,早就期盼著王師北上,納土歸朝之心日月可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