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醒醒吧!你們的大遼已經亡了——亡在你們自己手中。”

徐澤及時發話,打斷了二人的對罵醜劇。

蕭德妃幾句話就把耶律淳的罪責推掉大半,還能順便提醒其他“賣主”的遼臣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這女人倒是好膽識好口才,比起李處溫這草包蕃漢馬步軍元帥強多了。

但徐澤是侵略者勝利者,沒閒心裁決二人誰更有本事,更沒興趣管遼國這些狗屁倒灶事。

“但國破山河在,大遼亡了這片土地上垂死掙扎的百姓也還在。徐某帶兵來此,不是來聽你們扯皮甩鍋,而是為了解決百萬百姓的生計問題。”

勝利者的話給了乞降者們很大的觸動。

生計?

五代末世,中原戰亂,民不聊生。

契丹人趁機割佔燕雲,並解決了此地百姓的生計問題,百姓便接受了異族的統治。

還多次拿起武器,趕走打上門來的南朝同胞。

這幾年,金國坐大,頻頻入寇,人口最多的燕雲百姓卻失去了抵抗侵略的熱情。

原因也是生計問題。

吃都吃不飽,為什麼要打仗?

打贏了金人又怎樣,照樣吃不飽!

大遼衰敗之後,已經有多久沒有關心子民的生計了?

這是真正的王者才會關心的問題!

民生艱難的燕地,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能站穩腳跟。

不少人頓時發覺跪在地上的腿不那麼難受了,投降同舟社,也許真是明智的選擇。

騎在馬上,徐澤早將眾人的表情變化盡收眼底。

其人不是軟弱無能又好大喜功的趙佶,不需要一個“燕京征服者”的虛名。

打下此地只是最簡單的第一步,征服其人心,再建設一個全新的燕京,才是他要花大精力做的事。

“我就一個問題:大遼是如何滅亡的?能給出讓我滿意的答案,就可以先進城。”

徐澤沒有提回答不好此問的人會如何處理。

但很明顯,要想在新主子這裡獲得好印象,並保住家族的富貴,就必須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大遼是如何滅亡的?

要是讓已被監押的耶律大石來回答,其人肯定要痛罵徐澤,正是這個背信棄義、趁火打劫的小人帶兵滅亡了大遼。

但現場眾人要是有這膽量,也不會現在還跪在泥地裡了。

而且,徐澤這句話之前說到“解決百萬百姓的生計問題”,就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提示。

這確實是一道“命題作文”。

大遼滅亡的原因是複雜的,無論軍事、經濟、政治,還是文化與外交,甚至氣候和環境變遷,都能說出一大堆像模像樣的原因來。

但徐澤是外部征服者,不是內部繼承者。

其人來到這裡,必然是要打破罈罈罐罐以革舊鼎新。

對於已經滅亡的舊政權得失問題,日後有的是時間慢慢研究,以為新政權治政提供可借鑑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當務之急,則是儘快解決百姓生計問題。

以建立新政權不僅能征服這片土地,更能帶來生機和希望的全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