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下派了一個營在上游二十里處立營,今天撒出去的五隊斥候已經回來了三隊,目前還沒發現異常。”

“嗯。要加強——”

“喲——喲——”

桑乾河東岸,一隊遼國探馬發出的唿哨聲打斷了徐澤的話。

他們是被徐澤吸引過來的,親衛隊的動靜實在太顯眼了,一看就知道這邊有大人物。

這一隊探馬共有十人,看服飾和髮型都是契丹人,騎術相當出色。

他們縱馬高速向西賓士,又在進入弓弩有效殺傷射程時打馬轉向離開。

期間,這些契丹人還不停地揮舞手中武器,並打著唿哨,以吸引西岸大人物的注意力。

很明顯,敵方探馬是仗著自己騎術高超,以及河面隔開的雙方距離,故意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以向孱弱的宋人示威。

徐澤自不會和這些囂張的契丹人一般見識,就當觀摩契丹人的騎術表演得了。

但彼輩不知死活,仗著有大河阻擋便跑到這麼近的距離示威,就用不著客氣了。

“鵬舉!”

岳飛自然也注意到對岸的動靜,正準備請戰,就聽到社首呼喚,立時來了精神。

“屬下在!”

“那幾個呆鳥交給你了。”

“得令!”

河東岸的契丹探馬剛剛轉向跑出一段距離,馬力消耗較大,回去的路上正放慢馬速蓄積馬力,以備下一次縱馬示威行動。

岳飛取下自己背後的箭囊,將一支箭矢插在地上,然後向河邊走出幾步,再將另一隻箭矢插在地上,一直插到河岸邊。

十支箭矢各自相差的距離並不平均,而是越拉越開。

顯然,其人考慮到了連續開弓後的體力消耗,會導致上弦速度變慢的問題。

做完一切後,岳飛才返回出發點,取下肩上的強弓,調整呼吸,等待契丹人下一次的縱馬錶演。

細心的人會發現,岳飛的所用的弓和箭都有別於常人。

其弓遠比一般的強弓要大,結構也更復雜,乃是以山桑為身,檀為弰,鐵為膛,鋼為機,麻索系札,絲為弦,嚴格地講,此弓應該稱作弩更合適一些。

其人使用的箭矢箭鏃也比制式箭鏃更大更長,尾端還有一段延長金屬桿插入楛木箭桿中,並用膠漆固定,遠超一般箭矢長度的箭桿尾部沾著鵰翎。

這正是同軍之中極少的神射手才會專門裝備的鵰翎箭,而岳飛箭囊中的鵰翎箭又比一般神射手裝備的更長。

冷兵器時代,勇武過人的武將能在關鍵時刻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徐澤雖然強調軍隊標準化和規範化,要求軍隊整體如一,但他並不排斥個性化。

早在七年前,瀘南平亂組建斥候營開始,徐澤便保留了給軍中的奇人異士打製一兩樣趁手兵器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