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鵬舉初鳴(第1/3頁)
章節報錯
透過對攻略燕京的戰術考校,徐澤大略看出了劉舜仁是個才能尚可野心卻不小的降將,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此人。
有野心不算是壞事,同舟社建立的新秩序裡,既然能給眾多有壞毛病的梁山好漢一條出路,也同樣能給走途無路的遼地好漢一條出路。
當然,前提是這些人願意接受同舟社的改造。
如果沒有戰爭,劉舜仁這樣的人,多半會在遼東做個普通百姓一直終老。
混亂的遼國改變了他們,同舟社接手混亂的遼國並要將其治理好,不僅僅要改變這片土地,更重要的是改變這片土地上歷經苦難的百姓。
燕地百姓,不管是漢人、奚人、高麗人,還是契丹人,他們首先都是遼人。
對遼人來講,同舟社趁著遼國衰敗之機進軍燕地,無論徐澤扯的理由多麼光鮮,都掩蓋不了這就是趁火打劫的侵略戰爭事實。
既然是“不義”之戰,那就別指望遼人簞食漿壺喜迎王師了。
對內心極度排斥同舟社的遼人,該打擊的時候要毫不手軟,一直打到他們認清同舟社的是不得不尊崇的強者為止。
但對於已經投降且願意在同舟社治下好好過日子的遼民,就應該讓他們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更要展示同舟社不同於其他侵略者的一面,只要真心融入不搞事,在同舟社治下不僅能活下去,還能有尊嚴有出息地活下去,活得比遼國治理下好得多,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真心歸附。
確定了攻打燕京的戰略和對劉舜仁的處置後,徐澤便在固安縣留下一營兵馬鎮守,隨即帶著大軍繼續前進。
進軍的方向卻出乎劉舜仁的預料,竟然不是南下,而是北上!
劉舜仁畢竟是新附之人,儘管心中驚疑,卻明智地選擇了閉嘴。
當晚大軍下營前,攻略西線的牛皋就上報了范陽縣已下的訊息,徐澤當即又補了知雄州事和詵遷知涿州的任命。
大戰期間,新納之土必然要採取軍管才能保證社會穩定。
但該過渡的政策提前就要著手,不能什麼事都等到戰後再做。
次日大早,大軍再度開拔,拿下良鄉縣。
良鄉是析津府十一個直屬縣中,唯一位於桑乾河以西的縣,大戰時沒法有效支援。
得知同軍出兵後,天錫帝耶律淳便提前命良鄉縣城中的兵馬撤到燕京城中,只留下幾十個人在桑乾河西岸監控敵軍行動。
因此,同軍前鋒一到,良鄉縣官民便開城投降了。
留守的警戒兵馬卻趕在渡河前燃起了烽火示警,桑乾河東面的玉河縣應該早得到同舟社大軍抵達的訊息。
徐澤趕到桑乾河邊時,隨前鋒提前趕到的吳用等人已經候在此地了。
“社首,戰曹已經核實過了桑乾河玉河段的水文情況,跟我們之前掌控的資訊基本一致,預定的戰術完全可以實施。”
徐澤聽著吳用的彙報,視線卻移到了桑乾河的東岸,那裡正有兩隊遼軍探馬在來回遊弋,監視同軍的動向。
“上游的情況怎麼樣?”
這個時代,大軍渡河的威脅,除了來自河對岸的敵軍阻截外,還有上游築壩引起的水位急劇變化等因素。
因此,大軍渡河前先在上游佈置警戒,乃是同軍師營級掌兵官必修常識,出身斥候營的師正時遷自然不會在這事上犯迷糊,其人接過話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