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兵下涿州(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次大戰之前,徐澤廣佈斥候,很早就發出了大戰將起的訊號。
還提前發出招降書,給涿州常勝軍留下充足的投降思考時間。
但此舉卻不是臨到大戰故意拖延時間,好讓燕京遼軍或金軍入局。
以燕京遼軍的實力,無論引蛇出洞,還是關門打狗,對同軍的結果都是一樣,完全沒必要再玩花活。
暫時不知具體蹤跡的金軍,確實是同軍進攻燕京的一個重大威脅。
但反過來也一樣,金軍同樣害怕同軍可能的攻擊。
而且,在遼東,同軍對金軍的威脅更大,雙方相互制衡,誰都不敢輕起戰端。
即便金軍毀約,對盟友突然發起偷襲,問題也不會太大。
以同軍的戰力,只要統帥不浪戰,也不至於滿盤皆輸。
所以,即便戰場態勢仍不明朗,徐澤還是按照計劃展開了兵力部署。
大軍在外,耗糧無數,每多耽擱一日,就意味著巨大的損耗。
還有一點,雖然北國春天來得比起江南要稍晚一些,但若是戰爭持續時間太長,也會嚴重影響農業生產,戰後補種莊稼也會錯過農時。
燕京的大戰必須儘快結束,遼國這個瓜已經熟透,沒必要再黏糊了。
像現在這種情況,戰爭中敵我雙方態勢相互不透明的情況很正常。
反倒是在趙宋境內和宋軍打仗時,大部分的敵情都在掌控中才是不正常的。
妄想每次都面面聚到四平八穩的戰鬥,通常都會被對手“以正合以奇勝”。
戰前必須充分預想各種情況,但一旦開戰就必須放下包袱,該出手就出手。
歸義縣城頭。
張令徽早就猜到同舟社蓄意入侵遼國,絕不可能只有歸義縣城下的萬餘兵馬,可見到南方遠處揚起的巨大煙塵時仍覺得身體冰涼。
但其人已經沒時間關心這些問題了,限定的投降時間將至,負責攻打歸義縣的關勝已經命本部兵馬展開攻城陣型,大戰即將開始。
很典型的圍三缺一戰法,敵人放開了北面城牆,從同軍的兵力配置就很容易看出其攻擊重點方向在南面。
站在城牆上,能很清楚地看見敵軍推著一些架在小車上的鐵筒狀兵器出營。
守軍士卒都沒見過這種奇怪的兵器,紛紛指指點點。
張令徽也沒有見過火炮,但其人很快就猜到這東西可能是同軍的攻城器械,應該和炮車的原理差不多。
炮車威力巨大,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但這種兵器的缺點也很明顯,展開慢,發射間隔時間長,飛石在空中飛行的速度也不快。
守軍只要保持冷靜,甚至還有可能避過炮車的攻擊——這種器械本來就不是用來打會動的人,而是用於破壞不會動的城防設施。
因此,一直到同軍攻城陣型全部展開,重炮營也進入了發射陣地,張令徽都沒有急著下城。
其人很清楚自己的部隊這段時間連續擴編,大部分士卒和守城青壯缺乏血戰考驗,能否扛住第一波攻擊尤為關鍵。
他必須站在城牆,為麾下士卒鼓舞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