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拔除隱刺(第3/3頁)
章節報錯
這一套,朝臣們在政爭時用得更純熟,天子對此中曲折自是熟悉。
懲治奸臣也是不可能的,有昏君才有奸臣,
朕乃神君下凡,英睿聖明,朝中哪有什麼奸臣?
為了平息民怨,就只好處置一批辦事不力的殿前司班直和皇城司探子了——
此舉絕不是抓替罪羊,
身為朕的親隨,辦事如此毛糙,不處理你們,處理誰?!
“查到那支菸花是誰擺的沒有?”
“是金槍班教師徐寧。”
事後查實,出事的那一堆煙花就是金槍班挪動的,徐寧也確實參與其中,
只是沒有證據表明就是其人所為,當然,徐寧也拿不出不是自己的證據。
徐寧其實是被當日輪值的金槍班同袍供出來的。
原因也很簡單,有上官惦記其祖傳寶甲,多次表示願意高價購買,
徐寧一直不願出手,這事在金槍班早就傳遍。
加之其人平日裡常利用職務之便“與人方便”,所得頗豐,
偏又只進不出,甚少請人吃酒,頗受同袍排擠。
由是,“人品不好”,又遭上官惦記,
事發之後,必須要供出一個壞事者時,大部分的人就想到了徐寧。
天子曾對相貌英武的徐寧印象不錯,
現在想到此人差點害自己破相,頓時面露厭惡之相,
做事毛糙的徐寧自有有司懲治,不需他費心再問。
“同舟社商社可有動靜?”
“回官家,還沒有。”
東京城中,最大的煙花供應商是同舟社,自然也在被抓之列。
蹊蹺的是,這些本籍京中店鋪掌櫃活計家人急得不行,同舟社卻是毫無動靜。
以天子對徐澤的瞭解,這個膽大包天的賊子絕不可能忍氣吞聲,肯定會有動作。
實際上,同舟社之所以沒有急著撈人,是因為根本就不用撈。
早在最初佈局東京時,徐澤就堅持明暗兩條線獨立發展,互不交叉。
瀘南平亂,受皇帝猜忌後,
徐澤考慮到隨時可能要與朝廷翻臉,更是要求商社也與妥善處理東京的業務。
如今,京中所有掛名“同舟”的店鋪,只能算是代理商而已,與同舟社的情報系統也無聯絡。
自徐澤兵圍蓬萊,登州失控後,
徐澤、同舟社這兩個詞就成了是趙佶心中的隱刺,欲要拔之而後快。
正好借這個機會,試探一下徐澤的反應,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能一併除掉這個刺。
“通知王革,早點結案,除了同舟煙花鋪,其餘涉案之人都放了吧。”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