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大部分守軍都佈置在治所益都縣城內,

賊軍人數雖眾,短時間內想要破益都城卻難。

但令青州軍民大驚的是,賊軍入境後,並未繼續向西,以攻擊距離昌樂縣更近的益都縣。

反而轉向,往北面移動,意欲攻擊壽光縣。

壽光縣再往北,就是廣陵鹽務巡檢司。

巡檢武松與李子義的部下牛皋有舊,三年前,二人都曾為徐澤部下。

知州崔直躬害怕李子義部賊軍破壽光縣後,再逼降武松部,

若二部合併,則青州危矣,京東將也無任何軍州可擋此股賊軍!

難怪賊軍不擴軍,等的就是這批戰力!

逼不得已,崔知州只能倉促派出城中六個指揮中的五個,

命武衛軍青州第一指揮指揮使秦明為統軍,出城追擊已入壽光縣境內的賊軍。

秦明率部匆忙進軍,半道上遭賊軍伏擊,大敗。

五個指揮千餘人,僅逃回不足百人。

賊軍挾大勝之威,繼續向北,再破壽光縣!

之後,果然進攻廣陵鹽務巡檢司武松部。

關鍵時刻,武松沒有背棄朝廷,反而率部擊退賊軍,

救下了重傷昏迷的武衛軍青州第一指揮指揮使秦明。

賊軍進攻青州受挫,退回濰州昌樂縣,

召集人馬,準備再次攻擊青州。

官兵新敗,益都縣兵力空虛,情況萬分危急。

青州知州崔直躬急召廣陵鹽務巡檢司入益都縣接管防務,以抗擊賊軍。

但出人意料的是,賊軍又虛晃一槍。

四天後,李子義賊軍大部突然出現在密州莒縣,包圍並吃掉了前出至此的沂州兩個指揮。

沂州門戶大開!

至此時,賊軍已經連續打殘萊、密、濰、青四州兵馬,並威脅沂州。

一旦讓賊人進入山高林密,地形複雜的沂州,平亂難度將倍增。

而沂州臨近的兗州、徐州和淮陽軍均是大宋生命線——漕運重地。

若任由李子義部繼續發展,阻斷了漕運運河,

坐擁數十萬禁軍,人口千萬的京畿地區,將會因為缺糧而自亂。

而截斷漕運的賊人,將會如隋末瓦崗賊一般,有錢有糧,輕易可得十萬大軍!

此時,因熙河經略使劉法使性子耽誤了寶貴的平亂時機,

朝廷倉促調來平亂的西軍才剛剛開拔!

……

ps:我在書圈專門建了一個帖子,傳了兩張京東路的地形圖,對比地圖看本卷,會有更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