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廢物換人才(第2/2頁)
章節報錯
實際上,徐澤與劉豫見都沒見過面。
但架不住此人在後世留下的名聲太響亮,徐澤就算再孤陋寡聞,也知道他是對大金國“世修子禮”的大齊皇帝。
還有鄧洵仁,乃是剛剛死掉的宰相鄧洵武的長兄。
其父是神宗朝出了名的小人鄧綰,人品惡劣,兩面三刀,曾有“笑罵從汝,好官須我為之”的“豪言壯語”。
不過,徐澤驅逐鄧洵仁,與其先父沒有半點關係,而是因為其人德性與範致虛差不多,都是正事不幹盡扯蛋的貨色。
這位老爺知陳州事任上,主要做了兩件讓教主道君皇帝印象深刻的事。
其一,奏乞選擇數十部,先次鏤板,頒之州郡。
皇帝很重視,命道錄院看祥,取旨施行,
其二,乞禁士庶婦女輒入僧寺。
皇帝依然很重視,詔令吏部申明行下。
而當初差點被徐澤嚇尿了孫佐名更是尸位素餐,不懂不會也不學,諸事全賴屬僚處理,且膽小如鼠,沒有半點擔當。
實際上,孫佐名的知淄州事的職務早就被徐澤擼掉了。
幸好其人還有點才藝,能作一手好畫,被免官之後,自力更生,總算沒有餓死。
徐澤其實對手下人才並沒有德才兼備、大公無私之類超出實際的要求。
不懂願意學的,有壞毛病願意改的,能力弱願意踏實幹的,他都會給機會。
沒辦法,任何時代都稀缺真正的精英人才,責全求備是做不好事的。
但他的寬容絕不會給範致虛、劉豫、鄧洵仁、孫佐名這類貨色。
之所以沒對這些人進行嚴厲懲處,乃是徐澤對改變官場風氣一事上也是執行分步走的策略,指望一步到位,只能自欺欺人。
而且,這些人的政治生命雖然被徐澤判了死刑,但還是有一點用處的。
針對徐澤的上奏,東京的趙宋朝廷很快就有了回應,天子全盤接受了徐澤的推薦,並授範致虛、劉豫、鄧洵仁等人以新職。
又根據徐宣撫使的“請求”,詔知秀州事王子武、提舉京東西路常平司梁揚祖,知錢塘縣事何鑄等官員補充河北兩路和京東東路的官員空額。
沒錯,徐澤拿這些廢物,換了一批自己急需又能用的官員——這也是同舟社與朝廷達成協議之一。
去年,徐澤率軍平定兩浙路叛亂,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當地官員,主要有王子武和何鑄二人。
王子武有能力也有擔當,是個不錯的官員。
何鑄是政和五年的進士,能力趕不上王子武,但為人光明磊落,做事一板一眼,是個品性剛直之人,在杭州災後重建中很是勤勉。
梁揚祖則是樑子美的第五子,不過,徐澤之所以點名要他,倒不是為了照顧樑子美的“關係”。
而是以趙宋如今的混亂官場,做事幹練,又願意為同舟社做事,且朝廷還能放手的中低階官員真不好找。
再說,有這麼多“更換指標”,總不能浪費吧?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