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世間再無X家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宋並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國家。
這種“不完整”不僅是國家沒有完成形式上的統一,還表現在其政權組織形勢上的不完整。
趙宋王朝實際上是由皇室、文官士大夫、軍中將門等勢力構成的利益集體。
其立國一百六十年以來,幾乎所有的政治改革,都因重訂利益分配而始,又因新的“分配協議”無法達成各方共識而草草收場。
在趙宋國內的不同地域,各種利益集團之間的力量對比也有較大差異。
京畿、京東、京西等“京”字頭之地,皇權佔有優勢地位;江南的諸多科舉強路,則是文官士大夫嗓門最響;而河東、陝西等,又不一樣。
陝西諸路僅僅與夏人拉鋸百年,就能生出“西軍利益共同體”這樣的怪胎。
而早在五代就開始作為抗遼前線,其後兩百年間又一直作為伐夏堡壘的河東路,則是名符其實的“將門自留地”。
毫無疑問,以趙宋在軍事上的孱弱,面對遼、夏兩大“強敵”還能維持一百六十多年的國運,河東、陝西數路的楊、折、種、姚等諸多將門功不可沒。
在抵抗外敵侵略、保障邊地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王朝統治上,這些將門是有巨大貢獻的,也做出了極大的犧牲。
但無論河東的楊家將、折家將,還是陝西的種家軍、姚家軍,本質上講,這些將門與趙宋之間,一直都是“朝廷提供錢糧,將門提供安全屏障”的合作關係。
河東尤為明顯,自五代始,至歷史上的北宋終至後一段時間,河東路都是“河東人的河東”。
如果不談所謂的“大義”,河東、陝西諸將門在原本歷史線金國滅宋後,還要堅持抗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興的金國不允許還有“將門”這種怪胎存在。
或者說,金人給不了宋人曾經給他們的優厚條件不說,還要剝奪其原本就擁有的利益,雙方的矛盾因此而爆發。
同樣,徐澤建立的新政權將有很大的疆域,願意吸收一切為國拓邊和戍邊者。
但在同舟社治下,只有同軍,沒有“X家將”“X家軍”,同舟社不需要任何將門。
徐澤努力建設的新秩序,就是要打破“世代XX”的階層固化。
至少,也要向這方面努力,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做不做又是一回事。
孱弱的趙宋一旦謝幕,“世代為國戍邊”的將門也必須接受新的命運安排。
不管這個“X家將”“X家軍”姓楊、折、種、姚,還是姓岳、韓、張、劉、吳,等等,命運都一樣。
要麼老實交出軍權,乖乖接受整編,留下少量將校繼續為國征戰。
要麼頑抗王師,然後被同軍擊敗,最終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同舟社未來的歷史可以給他們立“傳”,但絕對不可能給其“世家”的待遇。
這是原則性問題,是同軍建軍之初就被徐澤深深印刻的政策底線,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從這點上講,“不給人活路”的同舟社比鼓勵搶人搶地盤的金國還要令諸多將門忌憚,在沒有強大外敵的威脅下,雙方基本沒有共同利益,註定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即便趙宋滅亡,河東、陝西等趙宋“強軍產地”也沒法“和平解放”,這就是徐澤下定決心要武力征服河東路的主要原因。
當然,現在河北兩路才開始著手消化,燕雲更是還處於混亂的遼國之下,遠沒到武力攻伐河東的時候。
“不用急,慢慢做,一年內給我攻略河東的方案就行,記住,是完整的!”
“啊!好的。”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