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都是極好的軍官?

外曹的情報恰好顯示程萬里為政東平府以來,雖算不上能臣幹吏,但也絕不是貪官汙吏,其人還真沒有殘民害民之舉。

董平以出身定人好壞,出發點本就可疑,理由更站不住腳,武松懷疑其人別有用心。

其次,以須城宋軍表現出的戰術素養,等六師攻城,估計用不了重炮營一輪炮擊就降了,正面攻擊就可以輕易拿下的城池,幹嘛還要放董平回去節外生枝?

武松受徐澤的影響很深,能堂堂正正打贏的仗,就不屑於使用陰謀詭計。

而且,他更擔心董平確實是投靠後立功心切,真詐開城門後,在城中大殺一通,可就壞大事了。

武松非常清楚社首對軍紀的重視,從聊城出發前,社首還反覆強調一定要嚴格落實軍紀,並提醒要注意董平。

自同軍建軍以來,攻必克戰必勝,卻從沒有做過詐城後殺人放火的惡事,可不能讓這董平壞了同軍的名聲。

“士師,你再跟董都監講一下同軍的攻城紀律!”

“是!”

王聞之昨晚就已經跟董平唸了不少“經”了,攻城即將開始,其人直奔主題,重點強調破城後的“八個不得”。

武松交給董平的任務是率本部人馬蟻附攻城,他之所以這麼做,乃是和徐澤逼博州兵馬守莘縣、朝城兩地異曲同工。

董平昨日說的三點理由中有一點很對——俘虜必須納上投名狀。

等須城拿下後,武松要帶大部兵馬隨社首攻打大名府,只可能留少量兵力彈壓,守城的主力還是降軍。

為了確保留在須城的守軍老實守城不要搞事,讓他們攻城打出真火來就是必須的。

同軍壓陣,投降的三千餘宋軍頂在前面。

須城原本是有護城河的,可百餘年的和平時光裡,“無用”的護城河一直沒人管理,淤積頗為嚴重,成了臭水溝。

護城河變成了夏日滋生蚊蠅,冬日又常有人不慎滑入其中溺斃的“害民河”,最後竟然被前幾任官府自己安排人填平了。

被營屬輕炮轟擊一輪後,剩餘的守軍貼在牆垛瑟瑟發抖,扛著梯子的降軍輕易就衝到了城牆下。

戰鬥過程乏善可陳,無非就是攻守雙方的人命交換,比炮擊更打擊士氣的是昔日同袍殺上城牆,並向自己舉起屠刀。

包含董平親自殺死的三名守軍在內,攻守雙方總計沒死到三百人,守軍就投了降。

北城門開啟,六師各營立即衝進城中,按照之前的分工接管城防。

“董平呢?”

最先衝進城中的是周通的二營,師正特意交代其人接管官衙府庫,並盯住董平,結果進城後果然沒見到其人。

周通問了幾個人,才知道守軍投降後,董平就趁著城門未開的時機,帶人殺向了官衙。

等周通著二營官兵衝到官衙時,院內已經是一片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