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又要出大事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同軍離開杭州後,不進入方臘部賊軍主力的老巢睦州,反追著賊軍的偏師一頭扎入越州。
徐澤此舉,讓童貫帶朝廷大軍“壓陣”,坐看徐澤和方臘兩敗俱傷,然後再收拾殘局的美夢破產。
不過,同軍在緊挨杭州的越州活動,極大牽制了朝廷大軍精力的同時,也限制了自身的機動空間。
儘管徐澤率軍下江南走的是海運,但童貫並不認為其部回去還能再走海運。
畢竟,即便以趙宋的雄厚國力,在沒有大型碼頭的越州,也很難在短時間招募到足夠的海船,以讓上萬大軍連帶輜重完成數千裡的海運轉移。
徐澤最終還是要從越州出來,並在朝廷大軍的“協助”下進入睦州,繼續與賊軍的主力作戰。
所以,童貫雖然惱火徐澤到越州後進展緩慢,但其人並不急,反巴不得徐澤在越州待上大半年。
徐澤對朝廷的最大威脅是他掌控下的京東東路,丟掉了京東的徐澤便是沒牙老虎,這賊子在越州耗著更好,朝廷正好趁機解決京東問題了。
可惜,徐澤再次讓他失望了,未過多久,越州傳來訊息:
京東兵馬擊敗方臘部偏師,賊軍頭目魯智深接受招安,但另一賊頭王英卻率眾擊破餘姚縣,進入了明州境內。
徐澤已統本部兵馬尾隨賊軍追入明州繼續殲敵,請求宣撫制置使派大軍接管越州,防止賊人回竄。
熟悉且令人作嘔的套路,勾起了宣撫制置使的灰色記憶。
去年的京東大戰中,朝廷每次催促登州兵馬出力,徐澤這賊子都會請求朝廷支援。
結果,一直在“求援”的徐澤七弄八不弄,就佔了整個京東東路,而一直被求援的朝廷大軍,卻被“李子義”部賊軍打得好慘好慘。
以至於現在只要收到徐澤的“求援”,童貫就會心裡犯突,忍不住想是不是又要出大事了?
不能怪童貫多疑,見識過徐澤進入兩浙路之後的一系列手段,其人是越來越能確認京東東路的亂局全由這賊子在操縱。
可即便如此,對徐澤的“求援”,童貫還是不能置之不理。
這賊子不知道從哪裡學到一套蠱惑人心的邪門手段,無論走到那裡,都能在該地打下極具其個人特色的標籤。
要是徐澤像方臘那樣,到處裹挾無知百姓,肆意破壞社會秩序,還好說一點。
賊軍造成的破壞越大,朝廷就越容易透過減免稅收、赦免賊眾等手段收拾人心。
甚至,由於賊人起事後的瘋狂“復仇”行動,還能消滅一部分食利者,為朝廷減輕負擔。
一家一姓的天子必須依靠百家姓的官吏才能對天下實施有效管理,但二者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
反倒是隻希望活下去的百姓,與希望百姓有活下去的希望而不至於顛覆自己江山的天子才是天然的“利益同盟”。
當然,這種想法也只有童貫、譚稹這類天子私奴家臣才會有,正直計程車大夫肯定要對此謬論嚴加駁斥的,就如同他們正在駁斥的《大同說》邪說一樣。
可惜,徐澤不是方臘,這賊子簡直——不像賊子!
其人這次帶軍南下,一路上的表現,反而比朝廷的大軍更像王師。
並不是字面意義的“王師”,而是真正的王者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