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兩場大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有掌控更多資源的政府,才能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社會再分配中,從而達到損有餘而補不足的目的。
財富只會追逐更多的財富,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
指望藏富於民富起來的富豪們“自覺投身公益事業”,或許某些個體可能做得到,但就整個富豪階層來說,絕不可能。
稅收和再分配是延續王朝命脈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絕不能假借他人之手。
其三,“重商令”。
相對於農稅“一刀切”的總體減三成,工商層面的稅種和稅率調整就要複雜得多,但總體上也降了大約一成半。
追求更多社會財富,嚮往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深藏在人性中的本能。
舊體制下,百姓有錢後,除了購買土地擴大生產外,基本沒有更好更穩定的盈利興家手段了。
社會各階層有了錢就置地,地多了更有錢,有錢再買地,以此迴圈,成了死結。
打破這種死迴圈,不能野蠻的殺殺殺,更不能只限制不引流。
不然的話,掌握大量閒置資金的豪族大戶出於種種顧慮,也會不斷挖地窖藏錢。
哪怕同舟社有銀行,還給利息,但你總不能強制別人都存錢吧?
這種情況下,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力會急劇衰退,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
重視工商,引導社會財富投向多元化,當然不能只體現在在減稅這種低層次上。
相應的政策配套,管理和服務機構建設,以及擴大工商者正當的社會權益等等。
但這些政策,徐澤沒有打算一步到位,甚至很多權益也不會主動放出。
他不喜歡無緣無故的給予,同舟社的政策肯定有“階級”偏向,但不管哪個社會階層,自己的權益都要自己去爭取,前提是在同舟社的規則之下。
違者,祝朝奉、李應兩家的下場便是榜樣!
這是一場事關政權根基的大戰,徐澤表面雲淡風輕,實際卻是絲毫也不敢放鬆。
儘管相對於趙宋政權來說,同舟社的根基已經非常牢固了,但相對於開創前人未有之局面的徐澤來說,這個根基還遠遠不夠。
而在兩浙路,另一場大戰也已經開始。
少了徐澤這個不斷搞事的大反賊如山般的壓力,輕裝上陣的朝廷大軍終於在可以展開對賊軍的大規模清剿。
童貫到達杭州,指揮朝廷大軍同時展開對歙州、睦州、婺州三個方向賊軍的進攻。
趙宋朝廷為了“協助”京東兵馬平亂,精心抽調各地精兵強將。
天子命童貫為並、淮、荊、浙諸路宣撫制置使,譚稹副之;
婺州觀察使步軍都虞候王稟為統制;
鄜延路總管馬軍副都指揮使劉延慶都統諸路兵馬;
其中,楊惟忠、辛興宗統熙河兵,劉鎮統涇原兵,楊世可、趙明統環慶兵,黃迪統鄜延兵,馬公直領秦鳳兵,翼統領河東兵;
加上京畿禁軍、東南第一將與第七將等江南兵馬,總兵力近二十萬,可謂精兵強將雲集。
為確保萬無一失,童貫明確宣、池、饒、信、建、溫、臺、越等州兵馬八萬外圍封控,防止賊軍走脫。
主攻方向睦州置兵力四萬人,還包括同軍二師牛皋部;
歙州、婺州為偏師,各兩萬人;
宣撫制置使童貫親率四萬兵馬為機動兵力,隨時準備增援。
各部預置到位後,同時發起進攻,務必要一舉蕩平賊軍以絕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