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國幻滅(第1/2頁)
章節報錯
朝廷厲兵秣馬,磨刀霍霍之時,方臘也在他的皇宮中征戰不止。
方臘起兵後,勢力最鼎盛時,曾“控制”睦、歙、婺、衢、處、杭、秀、越等八州數十縣,總“兵力”數十萬人。
之後,賊軍方七佛部在秀州嘉興城下遭遇遠道而來的京東兵馬痛擊,一戰大敗,方臘勢力從此由盛轉衰。
賊軍雖然大敗而回,但京東兵馬統帥徐澤是個很特別的人,其人追求挽救人心的“精神攻擊”,而非戰陣屠殺的“物理毀滅”。
嘉興一戰,同軍在社首的命令下,沒有多作殺傷,陣斬加俘獲還不到九千人。
其後,徐澤統大軍入杭州,除赤岸口鎮五千賊軍投降外,其餘大部賊人皆望風而逃,均不敢與官軍接戰。
再之後,同軍攻入越州和明州,“擊敗”並收編的,也是未納入方臘嫡系的外系兵馬。
總體來說,至朝廷大軍從杭州開拔,發起總攻之前,方臘軍的實力基本沒有遭受大的損失。
賊軍還因為收縮防禦,而使得兵力更加集中,且由於據守地理環境更加熟悉的山地,使得朝廷平亂的難度直線上升。
戰鬥前的動員中,童貫一再要求諸將以穩妥為先,逐步推進,不可浪戰,若遇難打的戰鬥,交由京東兵馬牛皋部解決。
但大軍展開後,戰鬥——
幾乎沒有戰鬥!
被方臘裹挾的大部分賊眾本就是房屋被毀糧食遭奪,自己也不得不“參軍”的窮苦百姓。
永樂政權擴張時期,方臘多少還會發一點糧食,讓這些“兵卒”勉強吃飽,以驅使這些他們為自己填壕攻城壯大聲威。
秀州之敗、杭州再撤後,賊軍的防禦圈不斷收縮,已經用不上這麼多“軍隊”了。
經過之前的失敗,方七佛等賊軍將帥也明白了兵多無用的道理,除了留下一定數量的嫡系人馬外,其餘賊眾基本處於散養狀態。
更關鍵的是徐澤佔領杭州後,朝廷兵馬遲遲都不進山圍剿,賊軍之前搶掠的糧食遲早要吃完,所有聰明人都知道不能再“白養”這麼多打不了仗的“軍隊”。
聖公都在清溪大造宮殿了,各州縣的賊軍將帥們自然有樣學樣。
他們或醉生夢死,驅使治下百姓做牛做馬;或積極備戰,組織手下賊眾四處“徵集軍糧”。
隨著時間推移,整個賊佔區不僅沒有恢復社會秩序,反而變得更加混亂。
除了藏在歙州山中的龐萬春等人外,絕大部分賊帥在秀州之敗以後,甚至在這之前,就喪失了進取的動力。
這些人的軀體還活著,但他們的靈魂卻早已死去了。
而那些原本樸實又極能忍耐的普通百姓,在看清了方臘向他們許諾的“永樂”世界後,也更加絕望。
轟轟烈烈的兩浙路底層百姓“大起義”,從方臘帶人燒燬他們的房屋,搶走他們的錢糧和女子的那一刻,就已經結束了。
留給這些作為消耗品而存在的普通嘍囉的,只有“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喜樂悲愁皆歸塵土”之類的口號,讓他們原本就很麻木的靈魂還能更加麻木。
空中建不起樓閣,人間也不可能有永遠快樂的神國。
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惡意的欺騙。
神國幻滅之後,是最深沉的絕望和無邊無際的麻木。
提心吊膽的朝廷兵將攻入賊軍勢力範圍後,卻意外地發現已方基本沒有遇到抵抗!
城鎮、塢堡等要點之中的駐守賊軍並不多。
而且,他們基本是看到朝廷大軍到來就馬上投降。
鄉野之間,則到處可見刮樹皮、挖野菜充飢的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