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誅國賊安天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在想這些也沒有意義了,大宋這棟破房子四處漏風,還是先補好漏洞再說吧。
京東二賊的大戰,朝廷也不敢看笑話,反而嚴陣以待,生怕賊人回身。
以李子義和徐澤的猖狂,極有可能在戰爭無法取得突破時,轉身尋朝廷的晦氣,在大宋身上吸血挖肉,以求獲得戰爭的優勢。
到那時,朝廷再拿什麼抵擋賊人?
西軍麼?
天子和重臣的意思是調更多西軍入京東常駐,可西軍“勝”了一場,得了賞賜猶不知足,三天兩頭的警訊斷,讓童貫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巘戅妙筆坊戅
當然,天子並沒有把全部的希望放在已經墮落的西軍身上。
這半年來,皇帝接連下詔,安定天下人心的同時,又進行了一系列“厭當”活動。
去年九月十八日,採納蔡京的請求,輯集古今道教事為紀志,賜名為。
九月二十二日,詔“視中大夫林靈素,視中奉大夫張虛白,並特授本品真官。”
十月二十一日,改興慶軍為肇慶府。
十月二十六日,設定道官二十六等,道職八等。
十一月初一,宣佈次年改元宣和,大赦全國。
十一月二十一日,升梓州為潼川府。
十二月初一,恢復京西錢監。
十二月十二日,設定裕民局,掌討論振兵裕民之法。
兩個月後,又罷掉。
半年期間,天子放出七十八名宮女。
台州黃岩縣還上報了一起祥瑞:治下民戶一胎產四子。
今年正月初一大朝會,太陽下又出現五色祥雲。
正月初八,根據通真達靈元妙先生林靈素的建議,天子下詔:“佛改號大覺金仙,其餘為仙人、大士。僧為德士,改易服飾,稱姓氏。寺為宮,院為觀。”
隨即,又連批御筆“僧已降詔,改為德士,所有僧錄司可改作德士司,左右街道錄院可改作道德院。德士司隸屬道德院,蔡攸通行提舉。天下州府僧正司可併為德士司。”
“天下僧尼已改宮觀,其銅鈸、銅像、塔等,按,鈸乃黃帝戰蚩尤之兵器,胡人之兇具,中國自不合用。可通行天下,應僧尼寺院並士庶之家,於逐路已改宮觀監司處,限十日送納,不得隱匿譭棄,類聚斤重,具數奏聞。”
到了童貫這個層次,已經能夠看明白很多事情,表面看官家是崇道抑佛,其實還有深意。
三武滅佛,都不是單純的信仰之爭,而是赤裸裸的利益之爭。
巘戅寶來戅。攫欝攫。這次收繳的佛教金、銅之器數量驚人,大大緩解了因戰爭而幾近枯竭的帝國財政。
結果,為了這事,皇太子竟然上殿與官家爭辯。
官家便令胡僧一立藏十二人,並五臺僧二人道堅等人入殿,與林靈素鬥法。
結果,眾僧皆輸,情願戴冠執簡。
太子還要乞贖眾僧之罪。
天子下旨:胡僧放逐;道堅係中國人,送開封府刺面決配,於開寶寺前令眾。
正月十八日,改湟州為樂州。
正月二十八日,皇帝親耕籍田,以示奉祀宗廟和勸農之意。
二月初四,正式改元宣和。並改宣和殿為保和殿。
跟隨天子多年的童貫很清楚,天子密集的“厭當”之舉,其實是真的有沒底氣了。
去年九月二十七日,天子就曾下詔:“周柴氏後已封崇義公,復立恭帝后為宣義郎,監周陵廟,世世為國三恪。”
這道詔令明為優容前朝國君柴氏後人,可童太傅卻是隱隱覺得這是天子在為自己尋後路……
“誅國賊、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