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活萬民者王天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螳臂當車蚍蜉撼樹者,絕非英雄,徒惹人笑而已。
當日城破之時,他沒能死在賊人手裡,醒後便一直大罵牛皋,只求早死,免得毀了自己一世英名。
賊人既不殺他也不放他,讓其人意識到這些賊人有蹊蹺,才留下有用之身,一定要搞明白事情的原委。
再後來,羅仲彥被輾轉送到徐澤處,得知京東兩路動亂的驚天內幕,乃以言語激怒徐澤,想讓其揹負親手殺掉自己的罵名,也讓自己保持身後名。
徐澤當日很冷靜,不僅沒有被他激怒,還邀請其人列席會議,這才真讓羅仲彥意識到這個年輕人真的不簡單。
今日,徐澤沒有給他肯定的回答,反而更讓其人欣賞。
為人主者,最需要的不是聰明,處處都能想在臣子前面君主太可怕。
像商紂王帝辛、隋煬帝楊廣,還有今上,哪個不是絕頂聰明之人?
卻正是因為他們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國力鼎盛的王朝才會在他們的手底下生生玩崩。
人主最需要的品質,是敬畏。
敬畏天威不可測,敬畏蒼生不可欺,敬畏人心不可知,敬畏自身不可為。
心懷敬畏者,坦言不足者,虛心納諫者,方是真人主。
想通此節,羅仲彥整理衣冠,鄭重行禮。
“望社首莫忘今日兩個‘不能’,慎思、篤行,早日還天下蒼生一個朗朗乾坤。”
徐澤正容還禮,道:“邦之兄大可拭目以待!”
靠羅仲彥最近的關勝、張雷天資雖高,但畢竟年紀較輕,閱歷、見識都遠非其人能比,還在反思羅、徐二人剛才的對話。
而心憂同舟社會被激進的呼聲帶偏的王進、宗澤等人終於鬆了一口氣,社首一如既往的實事求是,同舟社的大業不會偏。
還有一些反應不是太靈敏的人,則有些茫然,不明白話題怎麼就戛然而止了。
徐澤的確還有一些觀念沒有引申,但羅仲彥又不是他請來的“託”,哪能你想演什麼就演什麼。
沒有“託”,就不能表演了麼?
“元則兄,邦之兄的意思你可懂了?”
沒想到話題突然引導自己身上,陳規有些措手不及,趕緊起身行禮。
其人時年四十有六,比之羅仲彥年輕了不少,但明法科出身限制了他的晉升速度和最終成就,仕途一直不怎麼順。
陳規雖有忠義之心,卻也沒法如羅仲彥這般黃土埋到脖子的老者灑脫。
今日,同舟社掌控之下的京東東路諸州縣文武到齊,這就是一種力量展示。
見識了同舟社的強大,再對比大宋的沒落,還有安丘城中的家族。
陳規終究難絕功利之心,話中便多了一絲難名的複雜情緒。
“規愚鈍,猜測羅知州的意思是能活天下萬民者,方可為天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