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那就穩紮穩打吧(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人強調登、萊之金課必須上交真不是為了錢,其實是為了各項工程的裝點。
實際上,幾年前,徐澤帶著同舟社剛到登州,就特意到牟平金礦考察過。
其淘金技術比起後世電影常見的木盤淘金,似乎還要先進很多。
乃是把獨木剖開,鑿成凹槽,即製成木溜槽,由人投沙其中,沖水淘採。
金的比重高於沙土,沖水淘選的過程中便沉積在木溜槽的底部,又受到鋸紋等凹痕的阻擋,不會被水沖走,便於採集。
更妙的是這種方法為集體勞作,生產效率較高,產量自然也比較高。
嗯,是“比較高”。
大宋從仁宗皇祜年間,就已確立並一直沿襲下來的課額為:
登州之金三千九百兩,萊州之金四千一百五十兩。
加起來八千零五十兩,這點“小錢”相對於大宋每年的稅收,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才說趙佶乃是千古雅人,別人為的是藝術,真不是看中這點黃白之物。
對於天子的高雅藝術追求,徐澤肯定要支援的嘛。
相比之下,趙佶對徐澤開出的條件,比招安李子義的價碼還有很大差距。
但在大宋歷史上,已經是極其少見了,充分體現了天子對徐澤的信重。
皇帝以國士待徐澤,徐澤當然要國士報之!
談妥領旨出兵之事後,徐副經略請兩位車船勞頓的天使在之罘休息了一晚,
其人連夜制定平賊計劃,請張邦昌帶回東京,以安天子之心。
“張相公,這是下官昨晚連夜擬定的‘五月平賊’計劃,請相公面呈天子,賊人不除,徐澤絕不回師!”
張邦昌有些錯愕,沒想到徐澤受領任務後,就這麼拼。
只是,天子雖未明言,但意思明白著,不想京東之亂這麼快就平定。
五個月的時間,內憂外患的大宋朝廷說不定還沒緩過氣來。
不管是徐澤勇猛無匹,當真打敗了李子義,
還是由於出兵過於倉促,被賊軍打敗,
對尚未做好準備的朝廷來說,都將是災難。
既然已經形同敵國,那長期對抗,民生凋敝的京東東路才符合朝廷的利益。
“徐經略,天子有言,一切以穩妥為先!邦昌雖不通軍略,卻也知兵者死生大事,萬不可操之過急,切記!切記!”
徐澤自然不想“五月平賊”,五個月的時間哪夠同舟社徹底消化已佔領的地盤?
但大宋君臣就是這死德性,又要用又要防,哪怕防不住,也要給你扯蛋。
趙佶允許自己在戰時行遣一切事務,只是因為朝廷現在完全沒法插手這邊。
真要是自己接連打敗李子義,把賊人按在地面摩擦,朝廷怕是馬上就會來送“支援”。
自己畢竟是一方大員,總不能學李子義那種以下犯上的逆賊,公開跳反吧?
既然朝廷怕出事,不願自己扛著太大壓力而冒進失手。
那咱,就穩紮穩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