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出兵,必須連夜出兵!

聚將之前,知徐州事徐處仁就已經下達了這條措辭嚴厲的命令。

利國監距離彭城僅有四十里,且有運河、官道通往彼處,位置敏感,交通發達。

賊人一旦在利國監站穩腳跟,居高臨下,只需個把時辰,即可兵臨彭城。

丟掉了利國監,整個徐州都無安全可言,漕運也必然會被截斷。

朝廷之前在京東兩路和淮南東路辛苦構築的防禦體系,

也會因利國監的失守,而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無論是徐知州,還是羅副總管,都承擔不起利國監陷落的責任。

第二個問題,賊軍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動機出兵?

也很容易判斷。

朝廷大軍揮師北上,即將進入京東東路,與賊軍接戰的關鍵時刻,

其南線出動偏師襲擊利國監,顯然是為了調動朝廷大軍,以分擔北線的壓力。

要是放任賊人的戰略意圖達成,北線大軍就算不來回奔波,也難以安心攻打賊軍。

第三個問題,這一仗是否妥帖?

那要看怎麼打。

據求援信使帶來的情報,襲擊利國監的賊人約有三千。

在監內有上千守軍配合的情況下,賊軍這點人數不算多,

入徐西軍再疲憊不堪,也能將這些賊人趕走,

正好以此戰的勝利,振奮全軍連日奔波後低迷計程車氣。

因此,眾將很快就統一了馬上出兵,解救利國監的思想。

第四個問題,出動多少個營,才能打得贏。

入徐西軍共有三個將十五個營,編制兵額七千五百人,缺編近兩千。

再減掉因傷病掉隊或在休養,暫時無法上戰場的兩成人員,實際只有四千五百人。

若是白天打仗,出多少兵的問題根本不用討論。

賊人只有三千,還有利國監內的守軍拖著。

官軍最多出動兩千人馬,隔著老遠,就能靠著西軍將士的雄壯軍容嚇跑賊人。

但夜間作戰,視線受到嚴重削弱。

賊人可沒本事憑藉官兵手中的火把,分辨趕來增援的官軍到底是西軍還是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