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州下轄五縣,賊人之前只佔領了州治臨沂縣一地。

之後,賊軍主力便迅速北上,殲滅了貿然東進的京東東路吳汝翼部官軍。

再隨後,傳來吳轉運使成功招安李子義的訊息。

正是那個時候,趕往下邳縣增援的西軍三個將,再次被朝廷一道命令改變了方向,

轉為趕赴淮西無為軍,準備平定“混世魔王”樊瑞部賊人的叛亂。

結果,等這幫苦命的丘八匆匆跑到無為軍,還沒開戰,又傳來了京東路急變的訊息——接著趕路吧。

直到張雷、王育等人疲憊至極地趕至彭城縣,都沒有聽說過賊人出臨沂,再攻佔沂州其餘縣城的戰報。

因此,當秦風路兵馬副總管羅延壽通報賊軍突襲利國監的戰情時,

眾將的腦子還有些轉不過彎來,臨沂縣和利國監之間,不是還隔著一個承縣麼?

賊人是怎麼無聲無息地繞過承縣,攻入利國監的?

當然,現在不是糾結這個問題的時候。

承縣屬於沂州五縣之一,從地圖上的直線距離量算,其實更靠近徐州和淮陽軍。

但受道路條件制約,這兩個州的軍隊都難以支援承縣。

在臨沂被賊人控制的前提下,承縣縣城裡放再多兵馬都守不住。

因此,臨沂失陷後,這個單純依靠本地弓手防守的縣城,實際就已經被朝廷放棄了。

確定要到京東平亂後,西軍將校就聽多了賊人攻必取戰必勝的故事。

對這樣強悍的賊軍來說,悄無聲息攻下一個兵力空虛的縣城,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現在的關鍵問題也不是朝廷早就放棄了的沂州承縣,而是徐州東北的利國監。

利國監是大宋四大鐵監之一,地位極其重要。

全監設有三十六冶,有冶戶四千餘,規模要遠勝兗州的萊蕪監。

監內不僅設有管理生產的勾當衙門,還有維護礦區治安的巡檢司。

不比兵額不全,光明正大吃空餉的大宋禁軍,

日常任務繁重的巡檢司,反而維持著較高的兵額。

總數近五百的巡丁,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賊人攻下臨沂後,徐州又派出了兩個禁軍指揮,以加強利國監的武裝。

遭遇襲擊時,甚至還可武裝部分冶戶以抵抗賊人,其地防守力量並不弱。

軍情傳達後,羅延壽與眾將就出兵的細節進行了緊急討論。

第一個問題:出不出兵?

沒有討論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