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好大一個烏龍(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一,研究京東東路李子義、牛皋二賊招安一事。
上次御前會議確定的方針是以靜制動,廣結硬寨,全面防守,
以求將動亂範圍控制在京東東路,再待時機變化。
如今,時機已變,賊人願意接受招安。
但是,出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朝廷無法兌現之前承諾賊人的招安條件。
京東東路轉運使吳汝翼出兵之前,李子義部賊人氣焰正盛,一路狂飆,連續破城,剛剛打下沂州臨沂縣城,嚴重威脅大宋的漕運幹道。
彼時,皇帝心急火燎,只要能止住賊人這種迅猛的勢頭,什麼條件都能答應賊人。
另一方面,平亂大軍已在路上,且朝廷的策略,還是先創造條件打敗亂賊,再談其他。
由是,天子許給吳汝翼不設條件的招安權力,根本就沒有考慮招安成功的問題——朝廷根本就不想真招安,怕什麼招安成功?
說白了,大宋君臣們當時的想法,就是不管賊人談啥條件,都先應下來,只求先迷惑賊軍,暫時控制住奔潰的形勢。
等大軍到位後,再以“談不攏”為由,撕破臉繼續打。
可是,北海一戰,京東東路大軍全軍覆沒,賊軍表現出來的恐怖戰力嚇到了大宋君臣。
以西軍有限的兵力,能不能打贏這股賊軍兩說,剛剛經歷了巨大政治危機的大宋,卻是不能再輕起戰端了。
京東賊人不僅願意接受招安,還主動釋放了幾千被俘官兵,善意十足。
朝廷要是食言,必然要承受賊人的怒火,再想招安就難了。
而且,從政治上講,招安李子義部賊人,對穩定當前形勢極為重要。
淮南西路的動亂就明顯受了京東東路的影響。
此時,各地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稍微有點火星就容易再燃。
招安若是談崩,京東東路的賊人若是再鬧,無論朝廷大軍最終能否平滅此賊,其餘諸路要是再跟著出事,怎麼辦?
事到如今,假招安也只能變成真招安了。
可問題是,之前為了麻痺賊人,朝廷開出的招安口子太大。
即便勇於擔責的吳轉運使自己作主,砍掉了最要命的沂州知州之職。
一路經略和密、濰兩州知州的官職,也根本沒法兌現。
大宋雖然有“殺人放火金腰帶”,造反好當官的傳統,但被招安的叛賊,最多掛個不領兵不就職的低階散官。
從沒有招安後,軍隊不解散,叛賊頭目還能割佔數州,為一路大員的先例。
自己能打下多大的地盤,朝廷就封你多大的官職,也太荒唐了!
真要這麼做了,豈不是鼓勵各地賊人趕緊造反?
招安鬧出了這麼大的一個烏龍,這口鍋天子肯定不能背,就只能委屈“擅自作主”的吳汝翼了。
君臣們討論了半天,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雙管齊下。
一面拖時間,繼續調動各地軍隊,完成封堵,以應對賊人翻臉後的更大動亂。
一面賣掉吳汝翼,以期望平息賊人的怒火,讓招安繼續能談下去。
就是不知道處理一個轉運使級別的高官,能不能平息賊人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