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星出西北,主兵(第2/3頁)
章節報錯
此戰中,這支被耶律延禧寄予厚望,以怨為名的大軍,確實充滿了怨氣,
但沒有像他希望的那樣——對女直人抱以怨望,
反而是在與金人的大戰中一觸即敗,敗後又對本國百姓舉起屠刀,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僅有一名原籍鐵州的怨軍將校稍有亮眼表現,他的名字叫做郭藥師。
持續的戰爭,磨練了很多人,也包括遼國的掌舵人耶律延禧。
這次戰敗後,其人沒有再推過於他人,而是下詔罪己。
隨後,派遣夷離畢查剌與大公鼎到諸路募兵。
又以平定董龐兒有功的西京留守蕭乙薛為北府宰相,
並以東北路行軍都統奚霞末為知奚六部大王事。
從事後的歷史程序看,耶律延禧這半年的一系列舉動,還是可圈可點的,
但皇帝遲來的振作,換不來早已山河日下的國勢。
從幾十年前,其祖父耶律洪基長期的怠政和荒唐用人開始,
大遼就已經開始進入滅亡倒計時了。
這一歷史程序,非天資絕豔者,難以阻止些許,
更不是資質一般的耶律阿果可以扭轉的。
相比起戰火紛飛,混亂不堪的北疆,南面的大宋可謂風景這邊獨好。
在通真先生林靈素的主持下,大宋的本土教派道教的傳教事業,
取得了道祖後人建立的王朝——李氏大唐都未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不僅將外來教派——釋教踩在了腳下。
甚至,與一統華夏意識形態千年的儒教,也能平分秋色——
朝廷不僅廣封道教官員,
還在州學、縣學中,設定道學課程,
跟別論皇帝親自出任教主,
道教在大宋已經是真正登堂入室了。
“焚指煉臂,捨身以求正覺”的昊天玉皇上帝之元子長生大帝大霄帝君,教主道君皇帝趙佶的人間道國已經初具雛形。
就連冀州三山段黃河之水,也知趣的再次清澈見底。
但頗為諷刺的是,在這神蹟頻現、天地同慶的當口上,
教主道君皇帝的兩位妃子宋貴妃和王貴妃卻先後薨逝,
宰執何執中、劉正夫也相繼去世。
何執中還好說,畢竟已經七十四歲高齡,早過古來稀之年。
但只有五十六歲的劉正夫,怎麼看都應該處在宰執重臣的黃金年齡。
而兩位貴妃更是正值盛年,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