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代天牧民(第3/3頁)
章節報錯
生產力極端落後的“古代社會”,
統治者提“改善民生”的口號,就是一句不要臉的假話。
在提一句“永不加賦”,就可以視為千古仁政;
沒有大規模饑荒和叛亂,就可以視作“盛世”的時代,
說改善民生,不是假話是什麼?
所以,徐澤提“普及教育”“推進掃盲”之類,社務部眾人都很贊成,
但提到“改善民生”,就有了不同意見。
趙遹贊同提此口號,但不支援明確具體考績指標;
朱武不敢反駁趙遹的意見,卻也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疑慮。
現在的同舟社雖然確實不差錢,但坐吃山空可不成,
其人擔心日後地盤擴大,百姓增多,行政開支增加,
會出現稅收不夠用的情況——他的意思,其實是口號都別提。
倒是理想主義氾濫的犟老頭宗澤,對徐澤的提議舉雙手贊成。
對趙遹、朱武的疑慮,徐澤自然不可能和盤托出自己日後的計劃,
其人只從藏富於民,擴大同舟社治下戰爭潛力的角度說服眾人,
至於趙遹、朱武心服沒有,只有天知道,但這條“試行”條例終究是透過了。
相對於官員以調整“政績觀”為主,吏員則是鼓勵“學習進步”。
在的中,
明確提出了表現優異的吏員,可以輪崗他地。
這一條,其實沒有任何吸引力。
相對於流官,學識普遍要低一檔的吏員,
之所以能熟練操縱本地政務,除了精於事務性工作外,
最主要的就是本鄉本土,人情熟。
調到外地,沒了親朋好友幫襯,兩眼一抹黑,
不就真成了供上官使喚的僕役之流了?
但,這一條之外,還有一條要人老命的喜訊——
在同舟社海外之地,表現優異的吏員可以權代官職,
一任考績優秀後,能夠轉正!
是個人都明白,這種好事絕對不可能一直有,
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必須趕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