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古今中外都極其罕見的才女,

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為精通詩詞,

因其天賦奇才,獨樹一格,

被時人譽為“詞家一大宗”,後人則譽其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不僅有才,還是活在當世的“傳奇”。

其“奇”,不僅奇在詞道上獨步當世,流傳千古,以巾幗之身力壓同期鬚眉。

更奇在大膽、直爽、我行我素的獨立性格,超越了世俗和時代。

其人常有出人意料,甚至令人瞠目結舌之言行。

李清照好酒,而且酒量還不好,幾乎逢喝必醉。

身為大家閨秀,關起門來喝醉就算了,她偏偏要寫進自己的詞中,讓天下人都知道。

她還好賭,自稱賭遍天下無敵手,為了證明專業性,其人還專門寫了一本賭博攻略。

書中言“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

其實,這些都是個人愛好,只要不誤事、不傷人,也無可厚非。

獨立特行的李清照,怎會滿足於這些小愛好?

先說其人的婚姻,便沒有走當下常規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流程,而是“自由戀愛”。

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是進士出身,名列蘇門“後四學士”,

因文章錦繡,得哲宗賞識,曾官大學正,

後因得罪權相章惇,被貶出外,回京後,又任禮部員外郎——

官職雖然都不高,卻盡皆清貴。

其母王氏也出身名門,頗為知書。

李清照受家庭環境薰陶,自幼就表現出了極高的詩詞造詣,

李格非也不是一般人,對女兒的文學愛好非常支援,

李清照每有妙句,他必拿出來交好友傳唱。

尚待字閨中,李清照的詩詞就已經名動京師,為才子佳人們爭相傳唱,也讓其鮮明的個性為時人所知。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中,那個喝得沉醉誤入荷花深處的少女,還算嬌憨可愛的話,

中,李清照不懼世俗,大膽活出自我的性子則展露無疑——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的大意是:

從鞦韆架上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