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引來千古第一才女(第1/3頁)
章節報錯
徐澤和趙竹嫻來到書房內,桌上已經擺好了幾摞書稿。
逐一翻看了個大概,徐澤暗自搖頭。
早知如此,還不如一開始就讓他鼓搗得了,難怪嫻娘要找自己請罪。
如果把和,作為此時女子的“思想品德”必修教材的話,
這幾摞書稿,則是旨在陶冶情操、培養興趣愛好為主的選修教材。
感情這幫才女是把女學當成了少女們進行聚會,展示才華,提升品位的詩社了?
徐澤放下書稿,就見趙竹嫻一臉期盼地看著自己,
已經想好的說辭,到了嘴邊卻變了。
“其實挺好的,只是我一個男子,眼光難免看不準。”
“嫻娘,閉門造車不行,何不讓二丫找一些準備報名的學生,問問她們究竟想學什麼?”
這些才女的水平其實並不差,至少,編寫的教材比徐澤要專業得多。
趙竹嫻跟著徐澤耳聞目睹,眼界自然跟著提升了不少,
她能看出這些教材不太合適,卻不知道哪裡不好。
徐澤知道,但不方便直接說出來。
她們最大的問題是沒摸準方向——
沒搞清楚為什麼要辦女學,要辦怎樣的女學,辦好女學為了什麼。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把女性“人”化,還是“物”化。
也就是說,是把女性視為“勞動者”和“創造者”,還是當成“花瓶”“金絲雀”或生育工具。
大宋是部分尊重女性權利的,刑律就保障女子再嫁,可帶走嫁妝的權益。
但錢財畢竟是身外物,這種權利很不靠譜。
一方面使得女兒家的父母傾其所有準備嫁妝,
一方面夫家也很容易透過溫情、壓迫等手段,“合法”地獲得嫁妝轉移。
其實,徐澤之所以同意趙竹嫻創辦女學的建議,
還真就是為女性爭取真正的權利——受教育權、勞動權。
只有這兩項基本權利得到落實,女性才能有更多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的機會。
女性在學校受到良好教育,開闊視野,掌握了更專業更復雜的生存技能,
然後,才有可能透過社會分工上的貢獻,換取女性整體社會地位的相應提高。
再進一步擴大女性在社會分工中的參與度,進而換取更高的社會地位,
以此迴圈往復,緩慢卻有力地走向進步。
人類社會最初由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遵循的也是這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