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舊(第2/4頁)
章節報錯
家不在本地,又有任期遷轉可期的流官要稍微好過一點,
可以更加從容地處理與同舟社的關係,有政績的事就幹,需要擔風險則免談,
但同舟社大改組以後,這種悠閒的好日子也一去不復返了。
海東、遼東等同舟社“直轄”的地方不論,登州的變化同樣很大。
徐澤先排人私下通知各縣官員,同舟社近期有重大政策調整,
怕出事,不敢留下的,想辦法“禮送出境”。
鐵了心留下的官員,則在同舟社治下州郡的“內部任用”。
且任內考績將採取全新的評判標準,
不僅將三年一評改成了每年“小評”,三年“大評”,
而且,考績還涉及到社務部之下多曹的具體量化指標。
其實,指標量化再多,落不到實處,都是扯淡。
但同舟社偏偏有能落到實處的辦法——
日常有吏曹、監曹的抽組巡察,
考績時,還要與治下共建會相互評分。
待到知州宗澤投效後,
同舟社透過知州衙門直接下令就更方便了,
工作任務指向性更加明確,考評反饋也更注重資料說話,
同舟社的總部就設在登州,
上面有垂直指揮,面對面監察,下面有共建會反向監督,
還像以前一樣坐在衙門內當老爺是不成的。
必須撲下身子,解實情、做事實,
由此,工作壓力倍增。
官不好當,當不好官,好官太難當的感慨越來越多。
但,這些話也只是少數官員私下感慨而已,
誰覺得辛苦,可以不幹,下面還有大把的人削尖腦袋想進來。
畢竟,在同舟社治下,
對官員能力的考評擺在首位的是能做事、做好事,
讀書確實很重要,同舟社連粗糙軍漢都要識字,
但讀書不是唯一衡量尺度,任職還要看能力。
比如農曹的曹首梁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