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歸心(第1/3頁)
章節報錯
到籬州後,李俊反思過往,
在改造自己的同時,對徐澤的認識也不斷拔高再拔高。
也許,正是因為張榮心思單純,
才能將心思全用在水師和打仗上,並在一眾同輩少年中脫穎而出,
最終,被社首選中,派到自己身邊也肯定有深意。
一旁的張榮如何知道李俊心裡有這麼多彎彎繞繞?
其人想到獨立營被招安後,要移防勿良,耽羅島這邊的佈置就會受影響,乃問李俊:
“耽羅島這邊,營正計劃怎麼辦?”
李俊非常清楚徐澤對耽羅島的重視,徐澤的三條指示也是把耽羅擺在首位,立即嚴肅起來。
“這事急不得,先築好城,再慢慢移民。”
“我估摸著,中間肯定得折騰幾個回合,總得花個一二十年的時間,才能慢慢消化。”
“我們只能在這裡開個頭,保證高麗人沒法再回來就行。”
“後面的事,社首肯定有安排。”
張榮從梁山書院開始,就偏科嚴重,
對駕船和水戰的興趣極濃,也表現出了極高的天賦,但在民政之事上的見識就差了不少,
他在這方面,確實比不了做了幾年“國主”的李俊,見其人已經有了通盤考慮,沒再多想。
耽羅島屬於高麗,又不屬於高麗,
本地統治者對獨立營的態度也頗為曖昧。
此地,不僅是高麗最大的島嶼,而且,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耽羅位於黃海、東海和對馬海峽的交叉點,
高麗、日本靠洋流航行至大宋,必經耽羅島附近。
控制此島,就能掌握日本和高麗的命運。
並且,此地離大宋非常近——距離長江出海口不足千里。
只有登州到長江出海口的一半!
島上不僅氣候宜人,可利用土地面積也非常大。
徐澤記得世的資料,說耽羅島可利用的土地達百分之八十,
比韓國最大的平原還大百分之八十。
相對而言,耽羅島遠比海東郡更適宜現在移民。
所以,徐澤早就盯著了這座島嶼,一直蒐集耽羅的相關情報,
打定了吃下去就不再吐出來的主意。
耽羅島古稱州胡、東瀛州。
大宋刊印的陳壽版中,就有對州胡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