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凡在戰爭中創下名聲者,無不有其過人之處。

鄭思吉也不例外,很多人都當他是個陷陣斬將的悍勇武夫,

但其人悍勇的表象下,卻是對戰場態勢極為敏銳的直覺。

現在,鄭思吉的直覺就告訴他,

保州守軍的實力被嚴重低估,憑自己手中這點人,

根本拿不下保州,甚至逼得守軍全力防守都做不到。

苦思一晚後,

鄭思吉決定還是再做一次試探攻擊。

畢竟,其人只是“先鋒”,而不是大軍統帥,

自己的直覺再怎麼靈驗,也不能拿直覺去說服金相公和崔相公。

次日巳時,高麗大軍再次出動。

這次,目標選在了北面小寨。

同樣是大部掠陣,防備守軍出城突襲,

小寨規模不大,防禦設施也沒保州城複雜,

鄭思吉只投入了五百人。

實際上,守軍反擊的力度確實較弱,

甚至於面對高麗軍的箭雨壓制,寨中守軍根本就沒有回射。

以至於部分高麗士卒產生了寨中守軍極少,根本不敢反擊的荒謬想法。

但在本方箭雨停止,高麗軍成功靠近,並扶梯登上寨牆時,

守軍的反擊終於開始——只是一瞬間,就清空了登城的高麗士卒。

唯一逃回性命計程車卒,是剛登城就從梯子上滾下來的。

時間很緊,根本沒看清。

只知道敵人的寨牆很寬,猜測上面應該修有躲避箭矢的設施,

因為上城後,沒有看到守軍的屍體。

寨中守軍並不少,而且極為冷靜,

他們端著長槍,三個人守住一個垛口,呈扇形站立。

看見有人登城,就將手中的長槍同時捅出,鎖定來敵可能閃避的方向。

守軍出槍時表情非常平和,也不喊叫,

他們不像在殺人,更像是在麻木的進行長槍刺殺訓練。

這就是連續兩天進攻,付出了近百人的傷亡後,得到的有用資訊。

看來,敵軍的兵力確實不缺。

靠自己手中這點兵力,蟻附攻城的根本行不通。

至於放棄攀援城牆,直接集結重兵攻擊敵人的寨門。

鄭思吉看了看寨門前沉重的拒馬陣,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連續兩日,高麗軍試探攻城,

互為犄角的城寨卻沒有出兵相互支援。

一方面確實是因為大軍掠陣的緣故,

另一方面,守軍顯然也在試探攻擊方的實力。

比如說,北寨就故意將高麗軍放上城牆再打。

鄭思吉驗證了自己的判斷,遂不再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