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狡辯自己沒有調撥這麼多的禦寒物資的許可權,需要向上請示;

另一方面,連晚飯都不給他們吃飽。

潮溼寒冷的夜裡,被放歸的高麗兵卒們又餓又冷,卻只能像牲口般擠在一起取暖。

為國“血戰”,降後還要逃回的“忠勇將士”,竟然受到奸臣如此慢待,

就連同為京營的袍澤們也看不過去!

當晚,發生了暴亂,崔直被殺,大批底層士卒被裹挾,城南大營失控!

敵軍即將攻城的關鍵時刻,防禦的重點部位,卻發生瞭如此大規模的兵變,

對開京防禦戰來說,可謂是致命一擊。

得到訊息後,熟悉軍中情弊的拓俊京知道時間不等人。

根本不及進宮請示國主王俁,其人當機立斷,召集了百餘親隨。

準備趕往城南大營,憑藉個人的威望,迅速平息動亂,穩定局勢。

但等登拓俊京聚齊親隨,走出府邸後才發現,

相比起城南大營兵變的禍患,開京城內的動亂才更要命,穩定城中才是當務之急。

高麗作為立國兩百年的王朝,有著完備的戰爭動員機制和防禦體系。

但敵軍的戰略戰術太詭異了,超越了所有人的認知。

就連拓俊京也不得不承認,換他自己指揮北征之戰,結果也好不到哪裡去。

更為嚴重的是,朝堂上下,全部誤判了同舟社的戰略目標。

直到敵軍打到江華島前,都沒人想到敵人真敢攻擊開京城。

種種誤判之下,開戰後,高麗軍隊就一再被同舟社牽著鼻子走。

相對於敵人的戰略目標明確,反覆調動高麗大軍,卻是高麗的各種失誤。

對新式戰術的理解不夠,使得各地面對同舟社的“神兵天降”,立即慌了手腳。

特別是開京,守城兵力嚴重不足,士卒們對即將開始的大戰也非常茫然。

而忙於政爭、無暇他顧的朝堂上層,謠言四起,極端緩慢低效的戰時管控機制等問題。

使得大敵當前,國內長期積累的各類矛盾,在這場兵變的催化下,被釋放出來。

城內謠言四起,兵荒馬亂。

別有用心的人更是推波助瀾,寄希望於動亂,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少數訊息靈通的貴人急忙命奴僕收拾行裝,準備形勢不對就帶著部曲逃出城。

還有一些人盼著局勢進一步失控,以便趁火打劫,或報復、或破壞、或放縱心中的慾望。

更多的平民則在驚慌中,茫然地等待未知的命運。

風雨欲來,王朝即將傾覆的恐怖陰雲已經籠罩全城。

就連高麗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也因為這場突發的兵變,嚇出一身病。

正在為王室傳承辛苦播種國主王俁,突然聽到內侍急呼“城南兵變,城中亂起”,

王俁慌忙起身,僅帶少數隨從,乘馬登上松嶽山,以觀形勢變化。

做大事的關鍵時刻受到驚嚇,

隨後又奔波夜寒,冷熱交替,

讓王俁的身體受到嚴重影響,落下難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