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彌島是高麗西北最大的島嶼,雲從裡是其上的城市。

但因為大戰抽兵,以及長期未遭受海上危險的原因,

雲從裡的駐軍僅有三百人,敵軍只是在登島前放了幾炮,守軍就崩潰了。

同舟社登島後,並沒有做出殺俘虜屠城的舉動,

取走部分財貨物資,並將官倉和碼頭上的大小船隻付之一炬後,

同舟社水師揚長而去,消失在茫茫大海。

顯然,同舟社不會滿足這一點利益,他們還要繼續攪亂高麗海疆。

崔弘宰不敢在鹽州多待,再次分兵,帶著一萬人向更南面的宣川趕去。

行至途中,更驚人的敵情戰報傳來。

同舟社正在攻擊兵力空虛的新安州,

西北兵馬使金緣陷在城中,急調崔副使率軍回援。

崔弘宰只得不顧疲憊,帶著北征大軍匆匆趕到博川。

博川位於大寧江左岸,而新安州則位於大寧江相對的清川江右岸。

兩地距離很近,渡過兩條江就可以到達。

但問題就出在江上,

崔弘宰擔心會被大軍同舟社半渡而擊,非常猶豫。

新安州的告急文書卻是如雪片般飛來,

其人承受不起坐看新安州失陷,宰相金緣被戮的嚴重後果,

只能急忙蒐集民船,倉促渡江。

大軍小心翼翼地渡過了大寧江,並沒出任何意外。

新安州在望,希望就在眼前,

過清川江時,卻被同舟社水師攔腰猛擊。

回援的高麗北征軍只蒐集到很少的民船,

渡江效率很慢,大約過了兩千人時。

同舟社的水師突然殺出,直接撞毀大半民船,落水士卒不計其數。

而右岸已經登陸的兩千高麗兵,

面對同舟社水師毀天滅地般的炮擊,一輪都沒撐過,就直接崩潰了。

提前埋伏的史進部又突然殺出,驅趕著敗軍逃向新安州。

城中守備力量空虛,金緣不敢開城接納敗軍入城。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援軍如同豬狗般殺死在城下。

膽寒心顫之下,金緣竟然連夜帶著心腹親隨棄城而走。

新安州群龍無首,多年積累的社會矛盾爆發,城中大亂,

還是同舟社軍隊開入城中,才平息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