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成長(第2/3頁)
章節報錯
所建水師戰船,主要用於海上巡邏,打擊海盜,船型都不大。
各國的主力水師,通常都是千料上下的各類戰船混搭。
包括大宋在內,操縱不便,也難以維護的巨舟,均很少列裝。
同舟社之前探知的情報,並沒有發現高麗人有這麼大的戰船。
這艘“巨舟”肯定是戰前這段時日,緊急改裝的貨船。
高麗人此舉,
要麼,是將其作為運兵船使用,
寄希望於一戰打敗鴨綠江水營,並佔據其地,以對保州東西夾擊。
要麼,幻想以“巨舟”展示本國雄厚國力,威懾同舟社。
若是前者,那高麗人這次集結的水師船隊應該沒有到齊,還有幾天的備戰時間。
畢竟,以保州表現出的實力,
一次只投入千餘人搶佔水營,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若是後者,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四千料左右的大海船,說起來很唬人。
其實,根本算不上這個時代的巨無霸。
同舟社遠洋商隊就有三艘五千料遠洋貨船。
而七年前,大宋王襄為首的使團出使高麗,乘坐的“神舟”,就超過了六千料。
時人記載:“巍如山嶽,浮動波上,錦帆鷁首,屈服蛟螭”,“麗人迎詔之日,傾國聳觀而歡呼嘉嘆也”。
時荼丹雖然沒見過,但喜歡看書的正將阮小七卻跟他講過。
對他而言,若沒有數量眾多,功能齊全的大小戰船護衛。
讓甲三營遇上這種轉向不便的大船,不過是靠近了,多丟幾罐猛火油的事。
而對已經列裝秘密武器和新式戰船的甲一營和甲二營來說(高麗人遲遲未發動第二次大戰,繼甲一營列裝火炮後,甲二營也列裝部分火炮戰船),就更簡單了。
不過,這不是時荼丹考慮的重點。
當前,最重要的,是趕緊將最新情報傳回鎮海府。
這一戰,高麗水師集結重兵而來,根本不是甲三營吃得下的。
時荼丹雖然喜功,卻不糊塗,
甲三營只是同舟社大戰略中的一小環而已,不能因為貪功而壞大事。
上次大戰之後,徐澤特意給他寫了一封親筆信。
在信中,徐澤肯定了時荼丹此戰中的亮眼表現,
鼓勵他再接再厲,既要遇敵敢戰,又能開動腦筋巧戰。
承諾待甲二營新式戰船列裝完畢後,就立即著手為甲三營逐步換裝。
在信的末尾部分,徐澤簡單概括了同舟社在金、遼、宋、麗之間的微妙平衡。
最後,還明確了下步保州爭奪戰的總體戰略構想。
儘管提醒了大戰略,但徐澤並沒有捆縛時荼丹的手腳,
強調了一切以實際戰場態勢為依據,不可拘泥來自鎮海府滯後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