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後周的陳橋驛就曾上演過類似的一幕。

只不過,耶律淳太老謀深算了,讓很多對其“忠心耿耿”的人實在等不及他黃袍加身的那一天。

武朝彥要麼腦子不好使,要麼一心為了大遼,已經不能顧忌其他。

竟然忘了去年的這個時候,耶律章奴率兩千軍奔數百里,夜入上京臨潢府,擁立耶律淳失敗,最終身死族滅的慘痛教訓。

耶律淳一直以賢明聞名於朝野。

三十年前,若是沒有蕭烏納跳出來搗亂,他很可能就取代耶律延禧,被遼道宗列為繼承人了。

這些年以來,隨著遼國國勢日下,群臣中呼喚耶律淳出來,平定叛亂主持大局的聲音,越來越高。

所謂“盛名之下無虛士”,耶律淳偌大名聲,肯定不是浪得虛名之輩。

徐澤原本對這個威望最重的大遼皇叔頗為忌憚,擔心其人真有扭轉乾坤之能。

特意放鬆了對遼陽府金軍的牽制,以防玩火燒身。

直到最近,有了機會“近距離”觀察,徐澤才慢慢看懂這個“賢王”。

武朝彥被殺,頓兵數月的耶律淳立即召集手下諸將。

宣稱自被任命東征,還未戰,兵已亂,愧對皇帝信重,欲要殺身報國,以證清白。

次日,耶律淳便率軍拔營,自黎樹口渡遼水,直入瀋州。

瀋州已在金人手中數月,早忘了屢戰屢敗窩囊至極的大遼朝廷,

又遠離不安分的東南路,是金人最先建立穩定基層政權的地方。

遼國大軍駐兵瀋州城下,耶律淳命人射書城中,勸守軍開城迎接王師,守軍不應。

其人又選精銳士卒蟻附登城,守軍矢石如雨,攻城受阻。

隨後,探馬又報遼陽金人援軍即將到來,遼軍匆匆撤軍,退保遼河。

如此騷操作,遼國國內居然還盛傳此戰“行雖無得,亦無所失”,皆是燕王統帥之功。

亂世的政治風向如此魔幻,徐澤甚至有點開始同情耶律延禧了,

以其人的天資,在這個位置上一待二十幾年,也真是難為他了。

不過數日後,收到的最新訊息,讓徐澤終於明白,自己還是看錯了遼國這幫君臣。

乾州兵亂和瀋州攻城受挫的訊息傳到春州捺缽處,遼帝終於意識到讓皇叔長期領兵在外的不妥。

耶律延禧立即下詔,召耶律淳赴闕詢問戰情。

留北宰相蕭德恭、上京路都統耶律餘睹、太常袞耶律諦哩姑濠、懿州路都統延慶宮使蕭和尚奴等人繼續統軍。

三萬遼軍轉而屯田遼河,對遼陽府金軍改為守勢。

徐澤滿心以為耶律淳是個謀奪天下的陰謀家,

沒想到這傢伙天下也想得,風險卻一點都不想冒。

犧牲了武朝彥,演了這麼一出苦肉戲,

竟然只是為了逃避與金人大戰的風險!

全無半點英雄氣概!

徐澤只罵自己不該以己度人,高看了天下狗熊!

不過,此時,他已經沒有精力再管這個老陰貨的奇葩想法了。

因為,高麗人忍氣吞聲數月後,終於憋出了一個大招——遣使入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