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匪患(第2/3頁)
章節報錯
百數以上的,更是多不勝數。
最初進山的盜匪,立足未穩,人心惶惶,剿之並不難。
以金軍的戰力,只要跟著潰兵入山進剿,也就是幾回合的問題。
但是,同舟社數次在穆州挫敗金軍,擺明了就是不給面子、要打仗的姿態。
完顏斡魯不敢大意,為了全力應付東南路這條能要人命的毒蛇,不得不暫時放任喪家犬般的潰兵到處跑。
由此,金軍錯過了剿匪的最佳時機,讓潰兵在山中站穩了腳跟。
這些潰兵盜匪就是烏合之眾,初時根本不敢和金軍硬碰硬。
但他們不事生產,為了生存,只能逮著機會就搶。
更令人惱火的,是東南路統軍司在這之前,釋出了針對性很強的“剿匪令”。
一部分作惡不深的匪盜,受東南路統軍司“感召”下山,接受同舟社編戶,重新成為了良民。
剩餘的,以吳撞天為代表的積年匪盜,則在徐澤授意的斥候營追逐下,全部被驅趕趕到了遼陽府境內。
這些匪盜被剿匪令“淨化”後,不僅“組織度”更純,反抗意志更為堅決。
還接受了斥候營“手把手”的“山地戰”教學,脫胎換骨,迅速晉升為“精銳盜匪”。
他們戰鬥經驗更加豐富,打山地戰的“本領”更加高強。
其後,“精銳匪盜”再與大元潰兵構成的遼陽群盜合作與兼併中,不斷將山地戰戰術發揚光大。
待完顏斡魯與徐澤達成盟約,“解決”了東南路的隱患,把注意力收回遼陽府時。
各地已經警訊不斷,金軍不得不疲於應付,頻頻發動治安戰。
但治安戰打響後,戰無不勝的金軍才發現,
自從在穆州城下連續吃癟後,本方似乎神功被破了防,面對遼陽城以東的群盜竟然束手無策。
往往是金軍一出動,匪盜就滿山跑,待其撤回,匪盜又繼續猖獗。
仗倒是打得很熱鬧,卻經常連盜匪的毛都撈不到一根。
更有甚者,一些膽大的匪盜還會聲東擊西,主動騷擾,越玩越大。
金軍接連幾次治安戰不利後,一些不滿金人統治的百姓轉而投向盜匪。
或是提供糧草,或是通報訊息。
匪盜得到了百姓支援,戰鬥力直線提升,又進一步加大了金軍剿匪難度。
發展到最後,百人以下的金軍已經輕易不敢出城了。
南線金軍雖說人數過萬,但真正的女直戰兵不足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