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覺悟(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多天前,霞底奚部舉族遷徙。
鎮海府防禦使蕭引古得知訊息後,擔心此舉會引起境內其餘部族效仿,準備出兵追擊。
蕭引古還未點齊軍隊,就聽守城官兵來報海上發現大批巨舟。
鎮海府名為鎮海,乃是因為府治平南縣城臨海極近,立在城頭,可以遠觀海上浪濤。
數十艘大海船泛海而來,明顯超出了接應霞底部所需的運力。
儘管船上依稀可以看到掛著大遼的旗幟,但包括蕭引古在內的所有人都受到了驚嚇——誰也不能確認這支突然出現的水師是敵是友。
以這支水師展現的力量,如果突襲平南縣城,陷落的可能性極大。
好在該部水師只是展示武力,並沒有攻城的打算。
在霞底部大部登船,青壯駕著空車一路南行後,仍然停留在海面上的神秘水師派來信使。
那個叫高藥師的信使表明了他們的身份——安覆軍鎮東關水師!
並通報了此行的目的,除了接應遷徙的霞底奚部外,還有安覆軍節度使蒲離卜的提議。
鑑於遼陽府陷於高逆之手,被隔絕的南部地區外無支援,內自為戰的形勢,蒲離卜提議各府州互保,共享情報和人力資源,同抗逆賊。
實話說,蕭引古確實有些動心。
安覆軍雖然船多兵多,但論官階,自己卻在蒲離卜之上,府州互保對自己更有利。
就算拿不到府州互保的指揮權,只要能趕跑高永昌,日後怎麼也少不了自己的一份功勞。
沒等到蕭引古理順治下關係,再與蘇州派去信使磋商互保細節,高永昌高部將吳撞天就率軍自穆州奔襲而來,城中再次大亂。
吳撞天到平南縣城下後,立即兵馬四出,驅使周邊村落百姓填壕攻城。
城中大戶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擔心守城戰時日遷延,又不可能等來朝廷的援軍,都不願出糧出兵協助守城。
蕭引古說可以請安覆軍的援軍,之前海上出現的巨舟是他們派來的,但大戶們都不願意聽,他們又不傻。
賊軍來了,你這個防禦使可能當不成,大戶卻未必受到很大的影響。
援軍來了,官老爺倒是沒事,但大戶肯定受大影響。
安覆軍戰船倒是多,但就算他們真派援軍來,能有多少人?
莫要自己這邊拼命抵抗,死了一大堆人,援軍最後關頭趕跑賊軍,等他們進城後,就不吃糧犒軍了?
賊軍進城了也是吃糧,真正算起來,未必就比讓安覆軍來援的結果更差。
好說歹說,大戶們就是不支援,蕭引古明智的選擇了閉嘴。
他雖然是朝廷任命的防禦使,可是現在道路隔絕,一味堅持的話,搞不好大戶們可能就會綁了他獻城,萬般無奈之下,只能納城投降。
吳撞天入城後,就立即裹挾城中破鑼戶加入賊軍,短短兩日,便將軍隊擴充到兩千多人。
隨即,其人開始將目標瞄準了“獻城有功”的大戶們,公然勒索錢糧美女和私兵,而且數額巨大。
有大戶不滿,不過是發了幾句惱騷,便被他屠戮滿門。
在賊軍的恐怖威懾下,便是蕭引古這個防禦使也被呼來喝去,城中人人自危。
賊首吳撞天則霸佔防禦使官衙,縱情酒色。
只是,這種好日子也沒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