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千多人。”

霞底也拿不定,不敢瞎講。

“小人的部族離鐵礦有些遠,不太清楚,只知道有一個漢人村落專門為官府鍊鐵。”

徐澤心中差不多有了決定,問道:“鎮海府有多少駐軍?”

“聽說有一千,但阮營正來接小人部族搬家的時候,鎮海府關了城門防守,城牆上的守軍很少,估計五百都不到。”

霞底擔心情況有變,又補充道:“過了好些天,鎮海府應該早就被賊人佔了,這數字應該做不了準。”

遼國的常備軍本來就很少,多了也養不起。

一般都是要打仗時才臨時徵召,真正遇到危險,徵召兩三千人很輕鬆,防禦能力並不差。

鎮海府不是遼東的防禦重心,兵力這麼少很正常。

遼國又不是大宋,即便是大宋,也不可能一個三萬人的縣養幾千兵。

“好,你先回去吧。要抓緊時間開荒,今年能不能吃飽肚子,就看這段時間賣不賣力了。”

霞底有些鬱悶的退了回去,其實他更想為同舟社的軍隊餵馬造車。

畢竟,對奚人來說,這些技能比種地更專業。

但現在整個蘇州都在開荒養地,明眼人也能看出,遼東都亂了,等仗打起來,糧食最金貴,有再好的手藝,換不來糧食照樣要餓死。

徐澤倒是考慮過讓奚人發揮專業特長,只是路要一步一步走。

統治異國的傳統勢力範圍,既要大刀闊斧,又要潛移默化,慢不得也急不得。

如霞底類似的部族,蘇州還有不少,最基層的社會組織和動員,必須依託其首領,既減弱了官府動員力,也留下動亂的風險和隱患。

其實,即便在大宋,也有很多史家村和康家莊這樣宗族勢力強大的村莊,官府照樣不能有效管控。

想著一來就野蠻拆散他們,只可能把事情搞砸。

當務之急是開荒種糧,實現一年內糧食自足的目標。

等這步走過了,軍隊多打幾仗,徹底穩定人心,建立新官府威懾力後,再逐步對社會結構進行深入的改革。

到那時,拿出豐富的社會分工和其他福利手段,逐步瓦解這些部族,效果要比生硬的人為分割強很多——當然,前提是這些部族足夠小,能慢慢消化。

“社首!”

霞底退出後,趙遹和吳用從裡間走了出來。

趙遹自從跟徐澤確認了女兒的親事後,便嚴守上下之禮,再不稱呼徐澤表字,徐澤知其心思,也不勉強。

徐澤問二人道:“這霞底說的話有幾分屬實?”

吳用潛伏安覆軍幾年,不光收集了蘇州的情況,對遼東各地,尤其是遼東南部地區的資訊也有很深的瞭解。

“屬下以為,大致可信。”

徐澤看向趙遹,後者撫須點頭,示意表示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