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改進(第2/2頁)
章節報錯
照搬後世的做法是不可能的,如今完全不具備那個條件。
而且,後世的軍服體系,也不符合當代人的審美。
徐澤的辦法是在改進服裝式樣、用料的基礎上,增加軍階辨識體系。
模仿秦代軍服的設計理念,透過頭飾、鞋子、盔甲飾物等顯著標識來區別不同軍階。
他還計劃以後逐步推出軍隊榮譽體系,現在正在摸索中。
“遷建分坊的事情有沒有問題?”
遼蘇州的農業基礎太薄弱,下限低,上限也有限。
而且,作為港口城市,把所有的人全困在土地上也很不明智。
徐澤在派出勸農官的同時,讓手工坊也派出了幾個人,實地考察對面的手工發展前景。
和勸農官全是男性不同,手工坊多是女性。
對大多數人來說,拖家帶口去遼國發展,確實很有挑戰性。
張大嫂有些為難,道:“暫時只說動了大概七成的人。”
徐澤早有預料,鼓勵道:“差不多了,先過去把架子搭起來,無非就是發展時間慢一點,我們等得起。”
“書院有沒有什麼困難?”
徐澤問的是繼任陳淳的陳集,後者回以微笑並搖頭。
陳集是個很實在的人,信奉多做少說。
來之罘灣的時間還太短,沒深入瞭解情況之前,不亂髮表意見。
眾人領命後,均沒有疑惑和補充意見,徐澤宣佈散會。
留下了梁義和張紹。
徐澤對張紹道:“同舟社在遼國的戰鬥暫時停下了,下次戰鬥何時會打,打多大規模都很難預料,朝廷也遲早會和我們對上,必須預有準備。”
“戰鬥經常化後,以往各營自訓自用的模式已經跟不上形勢發展了,損耗的戰兵要能直接補充,新兵訓練就必須要經常化、規範化。”
“由你負責,在全軍範圍內抽調骨幹,組建教導營,初期只訓練新兵。”
“待積累一定經驗和人才後,新兵訓練營分離出去,教導營則轉為訓練軍士,以後條件具備,還要能夠訓練軍官。”
張紹和徐澤私下的交流很多,清楚他的目標,沒在多問,當即答道:“我這就擬訂方案。”
“別急,還有。”
徐澤繼續強調道:“還軍隊擴編不能停,但訓練標準不能降,特別是紀律性方面,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寧願慢點,也不要急。”
張紹點點頭,問道:“經過這幾次連續擴張,弓弩甲冑的數量嚴重不足,新兵營的訓練科目要不要調整?”
“嗯,這是個大問題,海東已經在實驗水力鍛甲,但等到量產還要一段時間,我們自制的弓弩費時費力,效能還差,還要慢慢積累經驗。”
“一段時間內,新兵想要好的弓弩甲冑,只能靠繳獲和其他“兄弟部隊”少量買賣了。”
“訓練就以長槍為主,戰法以運動奔襲戰法為主,不用一次成型,遼東隔得近,以後輪戰會經常化,跟著甲種營上陣見了血,都會是好兵。”
“比起倉促起事的農民軍,我們的裝備不是太弱,而是太強了,朝廷沒有針對我們之前,訓出好兵,又不引起官府的過度關注,才是我們要優先考慮的問題。”
以同舟社目前的兵力和戰鬥力,迅速拿下登州和萊州不是問題。
取得的兩州武備後,部隊戰鬥力又會上升一個檔次。
張紹作為新鮮出爐的教導營營正,從自己職司的角度考慮人裝結合訓練問題。
聽了徐澤的要求,知道自己是多慮了。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