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調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組建教導營,需要協調和準備的事很頗多。
張紹受領任務後,就立即起身,去準備擬定方案了,屋內只剩梁義一人留下。
“不辭梁義表字,有件事我要跟你商量一下。”
同舟社到目前為止,只有王四字不凡、熊蒙字不昧和梁義三人,得了徐澤親自賜的表字。
梁義雖然為人低調,卻是個極明事理的人。
其人非常清楚自己的在徐澤心中的份量,見社首如此慎重,就知道肯定是大事。
“社首儘管直言,義字不辭,就是要為社首,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徐澤暗道自己想多了,反搞得梁義如此鄭重其事。
“史進回來後,海東郡尉之職一直空缺,我想讓你接任,有沒有什麼意見?”
梁義不假思索地道:“什麼時候走?”
徐澤很滿意梁義的反應,道:“不急,預計在一個月以後,之罘灣這邊還有些事,處理完了再說。”
“我師父很快也要回來,趙永裔接第二任郡守,他的主要任務是搭建海東民政體系,讓海東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你將是第三任郡守,在你手裡,海東可能會發展成為數以十萬計人口的大郡,你的責任很重,三五年不會回來,去的時候,把家人都帶上。”
“需要哪些部屬協助你開展工作,這段時間也可以謀劃了,走之前列個名單給我。”
梁義嚴肅答道:“明白!”
梁義、熊蒙和王四,都是徐澤一手培養起來的“小嘍羅”。
三人不僅回報徐澤以忠誠,一切行動都以社首的需要為需要。
而且學習也極為勤奮,成長很快,甚至超過了大部分的“好漢”。
都已經是可以獨當一面人才,能夠託付後背的心腹兄弟。
比如奪取遼國蘇州的跨海之戰,是歷史性的對遼“首戰”,同舟社其餘人都搶著上。
只有梁義主動要求留守,不讓社首為選人而為難。
徐澤自然不會讓這位明理持重,一直為自己默默穩定後方的老兄弟吃虧。
海東郡經過幾年的開發,已經頗具規模,編戶人口加上羈縻的部落,有好幾萬。
隨著江南花石綱之役愈演愈烈,渡海求生的百姓越來越多,海東郡的編戶人口遲早要超過十萬。
海東將要再設縣置官,將成為一個真正的“郡”。
屆時,梁義這個郡守的含金量,會比趙遹現在這個長史還要足很多。
當然,徐澤安排梁義去海東,也有替換王進、周畀、倪雲等人回來的考量。
畢竟,每個人的能力大小和方向還是有差別的。
梁義持重,執行力強,善於防守,但指揮大軍協同作戰的能力和經驗,還是要比王進差不少。
而之罘灣的太平無事只是暫時的假象,沒有哪個皇帝會容忍一個地方,出現官府之外的第二官府。
朝廷遲早會針對、打壓,甚至出兵強行解決“登州第二將”問題。
而遼國這邊的戰略發展,已經脫離了徐澤最初制定的方案。
他最初的設想是在蘇州打下一塊飛地,而後高築牆緩稱王,扇陰風點鬼火,不斷跳動遼、金狗咬狗。
同舟社則誰弱就幫誰,讓他們一直下去,打出狗腦子為止。
結果,因為高永昌叛亂,入手遼國蘇州的機會,提前很長一截時間出現了。
一旦入了這個局,想要再置身事外已然不可能,徐澤預感到,同舟社在遼東南的佈局將逐漸脫離自己最初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