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鐵軍(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澤對海東鐵質較差隱隱有預料,並不是很驚奇,也不甚著急。
經過幾年的練兵和實戰考驗,同舟社旗下兵馬不敢說傲視天下,但打敗同規模大宋禁軍確實很有底氣,即便和女直人放對,亦能有一搏之力。
有了一定戰力的情況下,徐澤對大炮的渴求沒有那麼強烈了,反正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只需按部就班繼續實驗,等有了合適的鐵礦,就可以量產了。
沒必要為了造炮而傾家蕩產,甚至停下打造急需的刀槍和農具,哪怕換取稀缺的銅胚也要強行鑄炮,那就本末倒置了。
縱觀歷史,過度注重灌備而忽略戰鬥意志的軍隊都難走遠,身邊就有現成的例子——裝備精良的大宋禁軍。
大宋實際上是古代中外王朝中,最注重高新尖端武器研發和應用的政權之一。
號稱可以連人帶馬一刀斬為兩截的斬馬刀,古代中國的鐵甲巔峰歩人甲,最大射程三百四十步的神臂弓等,都在精銳禁軍中大規模列裝,大宋在武備研發上,絕對是認真的。
若不是在配方上走了歪路,被髮明火藥的方士們帶進坑裡,徐澤毫不懷疑,提前給出正確的火藥配方,兩宋絕對能讓幾百年後才出現的各類火槍火炮提前面世。
甚至於後來讓南宋軍民談之色變的金國鐵浮圖,也不過是金人用上了繳獲的大宋歩人甲而已。
但是,即便有著碾壓遼、夏、金的武備,大宋禁軍打起仗來,仍是一言難盡。
一支軍隊的戰鬥風格和作戰意志固化,成長曆程很關鍵。
徐澤手下的軍隊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到目前為止,打的都是弱敵,基本都是靠巧取勝,以力壓人,還沒有打過一場真正的硬仗。
這對軍隊的成長其實是不利的,時間久了,很容易讓部隊養成投機取巧、怕打硬仗的不好習慣,若再提前列裝大炮,更容易滋長這種習慣。
徐澤並沒有故意拿人命堆出精兵的殘酷想法,有炮不用非要用到刀槍肉搏,不是瘋子就是傻瓜。
實際上,徐澤一直都很重視軍隊的裝備建設,當初為了換裝鐵甲弓弩,他可是千里迢迢跑到瀘南,去和夷人拼命的。
但他更希望麾下的軍隊在裝備不夠精良時,仍有頑強的戰鬥意志。
他需要的是一支即使沒有著甲,也不懼與敵人進行白刃戰;哪怕沒馬,也敢打運動戰、殲滅戰的敢戰鐵軍。
而不是裝備了大量弓弩或者火炮,不斷打擊潰戰,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戰敗的敵軍順利轉進,靠“勝率”聊以**的“百戰精兵”。
李逵見徐澤情緒不怎麼高,猜測社首應該是受到杜遷戰死的影響,沒敢當面吹噓自己如何震懾李俊,在毗舍耶國又怎樣怎樣的偉大戰績。
只是才過一天,這廝就沒忍住,私下找到徐澤,提起這兩件事。
對於敲打李俊一事,徐澤不置可否。
影響李俊行事的關鍵,是同舟社和流求國的力量對比,李逵威風是威風,不過狐假虎威而已,李俊需要敲打,但這事可做,卻不能鼓勵。
對於李逵攻打毗舍耶都城時,採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徐澤給予了高度肯定,大讚“鐵牛兩年不見,當刮目相看”,李逵受到讚揚,頓時笑開了花。
徐澤話鋒一轉,又對李逵為了搞大動靜抖威風震懾敵人和友軍,而故意等小半天才攻城的行為提出了嚴肅批評。
打仗不是兒戲,毗舍耶人是吃虧在沒見識上,真要用這種方法對付遼人或女直人,不知道要死幾回。
李逵雖然捱了訓,心裡卻更開心,當年自己跟社首身邊使喚時,就是這樣,錯了就直接罵——社首還是沒把咱鐵牛當外人!
……
ps:天冷了,作息時間也跟著調整,從明天開始,更新時間固定為早晚八點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