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網羅(第2/2頁)
章節報錯
徐澤又看向旁邊一名長相和章元有七分相似的虎頭少年,問:“元兄,這位可是世侄?”
“正是我那不成器的小子,端兒,還不過來拜見太尉。”
前年,被徐澤劫持時,章元本已抱了前程盡毀,只求保命的念頭。不想,自己卻因為這事得了莫大好處不說,其後更是財源廣進。
如今,兒子跟著即將跟著自己的命中貴人身邊使喚,就算再不濟,也比在家候自己這沒卵前途的闕強得多,由不得章元不高興。
“這幾位俊才是?”
鄭成連忙介紹:“太尉且聽我介紹,這位是……”
與幾人一一見禮完畢,徐澤道:“二位兄長遠來勞頓,小弟已託康保正備下酒席,咱們邊吃邊聊。”
鄭成、章元二人帶著的這些人,就是當日收了徐澤的信後,這段時間專為徐澤網羅的本縣人才。
自然不是隻知打打殺殺的“好漢”,這種人才同舟社暫時還不缺;也不可能是科舉高中的治世之人,徐澤有自知之明,之罘灣這地方廟太小,別人根本就看不上。
徐澤要的是熟悉編戶厘田、徵糧收稅的底層管理人才。
這種人才其實遍地都是——大宋政權運轉離不了的各級胥吏,難得是知根知底,願意為自己盡力,而不是欺上瞞下,糊弄自己的油滑老吏。
徐澤前番致書鄭成,言自己治下之罘灣初建,正是百業待興,急缺刀筆精通、吏道嫻熟的人才協助自己管理各項事務,請兄長務必相助云云。
人精鄭成當然不會認為徐澤是要勸自己跳槽,其人悟透徐澤的本意後,又去找與徐澤頗有交情的章元,力勸老章和自己一起,將自家最有前途的小子推出來作為榜樣,帶動縣裡的有志青年去登州。
鄭成這一招確實使得好,畢竟大部分壽張縣人對徐澤瞭解,僅限於知其漁盜起家,前途難明。
而之罘灣更是一個初建港口,自持有才的人,非逼不得已,多半是不願背井離鄉,投奔徐澤這樣一個“不靠譜”“沒前途”的官員。
但有了在縣裡最有名望的兩個老吏做榜樣就不一樣了,最終報名的人太多,甚至還有人託關係求人。
鄭成知徐澤秉性,在這事上自是不敢造次,親自把關,認真挑選,對自家小子也反覆叮囑一定要老實本分做事,最終選定的幾個人更是人品擺在第一位。
酒桌上,隨機考核了幾個投奔自己的人才,皆應對自如,徐澤對鄭、章二人的明智之舉極為滿意,談到梁山同舟社分社的幾項新業務進展不甚順利,“還需二位兄長多多關照”。
鄭、章自是知道徐澤此舉分明是給自己送錢,更是高興,當場賭咒發誓,表示梁山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絕不敢讓太尉分心”。
一頓酒下來,賓主盡歡,卻把真正的東道主——陪酒的康仁喝高了。
康大保正哭著說村裡的人心野了,儘想著去之罘灣,自己這保正當得沒滋沒味,好想跟著徐老爺去之罘灣看家護院……
當日稍晚,收到訊息的湯隆和嚴冶,也帶著這兩年網羅的部分冶戶趕到梁山。
湯隆黑了不少,他去萊蕪監後,有了目標和具體事務操勞,已經極少賭錢,後來聽說阮小五賭錢被徐澤趕走後,更是徹底戒了這壞毛病。
畢竟,阮小五回家還能繼續打魚為生,自己要是再回延安,就真得寄人籬下,和討飯沒啥區別了,關鍵是作為徐澤的兄弟,他也丟不起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