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過年(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老實話,這一段時間,可能是老太太失去丈夫和孩子以後最高興的時候了。
吃過餃子,老太太就留在家裡等別人來拜年,何雨柱在一邊給她準備了不少的花生瓜子,糖塊香菸,準備著有來拜年的好讓一下人。
然後三個人也出去給院子裡的其他老人去拜年了。
從解放以後,國內就不提倡拜年的時候磕頭了,特別是喊出除四舊以後,磕頭拜年的就更少了。
今天何雨柱領著婁曉娥拜年還是有點說法的,按京城的老話說,就是新媳婦認門,去哪家拜年的時候,那一家要給新媳婦見面禮的。
不用多,有那意思就行。
到不是何雨柱貪這一點錢財,而是歷來都是這樣,他也不過是隨波逐流罷了。
等中青年拜完年回去,接下來就是小孩拜年了。
小孩子拜年的時候,基本就是滿院子竄,碰到關係好的長輩,就給個幾分一毛的,平常關係處的平淡的,給抓把花生瓜子就行了。
等這一波孩子拜年過去,天已經大明大亮了。
再等不多長時間,就到了街道辦和工廠領導們分片拜年了。
本來何雨柱升食堂副主任,今年是要跟著去拜年的。
不過念於他剛結婚,就免了這次團拜。
不光這些,工廠還組織看電影,逛廟會之類的,大家自願參與。
何雨柱和婁曉娥都沒有參加,總感覺出去玩還不如在家舒服呢!
事實也是如此,大部分參加廠裡活動都是為了廠裡免費管飯,起碼能飽食一頓。
所以只要是家庭條件不太差的,都不會參加工廠的集體活動。
大過年的,有時間還是多陪陪家人吧!
不跟著廠裡湊熱鬧的話,中午飯以前就能消停了。
……
大年初二是回孃家的日子,作為閨女女婿的,過年上門起碼要帶著禮品。
就這個時代,想拿點換樣的禮品都挺難的。
無他,禮品總共也沒有多少種。
所以何雨柱還是和前面去婁家時帶的禮物差不多,只是量增大了而已。
以前是帶兩瓶酒,這次帶兩箱,又帶了一些糕點什麼都,就可以去走親戚了。
在那個時代,走親戚的時候帶這些東西,可以說非常豪華了。
也就是他們兩個人,一個是生活常識小白,根本不懂這方面。
另一個從後世穿過來的,就這些禮物,他還感覺太單薄了呢!
小兩口到了以後,岳父岳母都挺高興,一個張羅著喝茶,一個準備吃的去了。
婁曉娥自然是跟著母親去幫忙了。
“你年前說的事情我也考慮了,我決定幫這個忙!到不是為了賺錢什麼的,就是賠一點也無所謂。”
“我這老是窩在這裡太憋屈了,就準備趁這機會看能不能趟一條路出來!”
“這樣的話您豈不是很快就要動身了?”
“再過幾天吧,過幾天我就去廣城,然後從廣城去港城!”
何雨柱也沒有抄心怎麼去之類的,依老丈人的關係網,不要說去港城,就是在那幾年,他還不是說走就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