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老將身死(第2/2頁)
章節報錯
“抓活的,抓活的!”
一個穿著建虜樣式甲冑的蒙古將領大聲的喊,他已經看出,這個老頭乃是這四個明軍的頭,於是蒙古騎兵不再放亂箭,而是衝將過來,圍住董朝甫,有人使長刀,有人使套馬的套杆,想要活捉董朝甫,還有人呼喊,要董朝甫投降,但董朝甫的強悍超乎他們的預料,長刀揮起處,連續將兩個蒙古騎兵斬落馬下。
見董朝甫不可降,蒙古兵都是怒起,不再試圖活捉,圍住董朝甫,連續猛砍急刺。
董朝甫大呼而戰,但終究是寡不敵眾,在又砍倒一個敵騎的同時,他的頭上連中兩刀,一刀在後腦,一刀在臉上,鮮血噴湧而出,模糊了他的眼。他大叫一聲,倒了下去,手中長刀拋得很遠,他掙扎著仍然想要爬起來作戰,但雙手無力,耳膜裡聽到的刀劍聲和喊殺聲越來越遠,像做夢一樣,整個人模模糊糊的飄了起來,半夢半醒之中,彷彿看到了一個身穿緋色官袍的文官正威嚴的望著他,喝道:董參將,還不快起來?!又彷彿是看到了那年那月京師的大雪,他一身囚衣,跪在刑部衙門前的雪地裡,嚎啕大哭,又彷彿是看到了菜市口的刑場,一個人被捆在刑臺上,面對洶洶的百姓,淚眼道: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在董朝甫之前,劉渠就已經倒地,不過他並沒有死去,他掙扎著向董朝甫的方向爬去,心底裡依然是要衛護老參戎的念頭。
見他還沒死,蒙古騎兵亂箭而射,劉渠爬出去五六步,終於是不動了,背上的箭如刺蝟一般,鮮血浸透,還有許多箭落在他的周圍,深深插入土中……
九月十九,皇太子朱慈烺行到玉田。
去冬建虜入塞之戰,玉田雖然小城小地,但卻頑強抵抗住了建虜狂風暴雨般的攻擊,戰後,閻應元和玉田知縣張棨都受到了嘉獎,而薊州防線的建立將玉田至於和薊州相互呼應的地位,同時也是攔阻建虜大軍從玉田走三河的橋頭堡,因此,今春以來,朝廷撥下重金,對玉田城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加固,同時增加駐兵,調原馬蘭峪總兵白廣恩為玉田總兵,加強玉田的防守。
朱慈烺到玉田城下時,知縣張啟和白廣恩出城十里迎接。
去冬之戰時,知縣張啟表現上佳,閻應元回到京師後,朱慈烺曾經向他詳細詢問玉田之戰的經過,閻應元對張啟頗有讚賞和推崇,朱慈烺也想要重用張啟,不過因為張啟擔任玉田知縣尚不足三年,不到調任升職的時間,加上玉田地位重要,換一個父母官怕是不如張啟更瞭解情況和勝任,因此朝廷雖然嘉獎張啟,但並沒有將張啟高升調任明末之時,雖然有很多城池失守,但知縣守城,卻能擊退建虜入塞和流賊侵擾卻也是不勝列舉,最有名的當屬山東淄川知縣楊蕙芳,面對建虜大軍攻城,濟南都不能守,但淄川卻頂住了建虜的猛攻,保護了百姓,究其原因,就是楊蕙芳提前一年準備,加固城牆,修建了類似於稜堡的建築,最後擊退了建虜的攻城。
張啟之能,或許不如楊蕙芳,但卻也是可用之人。
至於白廣恩,在去年的潮白河、牆子嶺和宣化之戰中,表現上佳,立有功勳,不但贖了松錦之罪,被朝廷復為總兵,而且還得了不少賞賜,從馬蘭峪到玉田,不止是挪了一個位置那麼簡單,而是朝廷重新認可他為第一線總兵的體現,要知道,上一任玉田總兵可是猛將曹變蛟。
進到玉田城,朱慈烺巡視城防,探查民情,檢閱軍士,白廣恩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全身披甲,竭力在太子面前表現,朱慈烺看過,對玉田城防和白廣恩麾下的表現,還是滿意的。
“殿下,臣之麾下兩千精銳,可當五萬兵!”白廣恩在朱慈烺面前誇口。
朱慈烺微笑勉勵。
歷史上,白廣恩名聲雖然不是太好,先降李自成,又降建虜,更和高傑有諸多衝突,釀長了孫傳庭的兵敗身死,其麾下兵馬軍紀也差,不過就戰力來說,在曹變蛟之後,除了寧遠吳三桂,白廣恩也算是一個能排上號的總兵了,因此朱慈烺還是要拉攏重用他。
巡視完畢,已經接近黃昏,正要下城,寧遠最新的塘報送到了。
看完之後,朱慈烺眼中的憂慮無法隱藏建虜對連山驛的攻勢,仍在繼續,算上今日,已經是第三天了,這和吳甡的預料完全相同,不過有一點意外的是,指揮建虜兵馬的並非是多爾袞,而是正白旗的固山額真阿山。
雖然阿山也是建虜宿將,乍看起來,帶兵攻打連山驛也算正常,但朱慈烺卻隱隱感覺有一點不對,那就是,多爾袞為什麼沒有出現?
如果說,在這之前,建虜只派出五百人試探性的在連山驛出現,乃是為了試探吳三桂,多爾袞不能出現,因為如果多爾袞出現了,就算吳三桂尚在寧遠城中,怕也是嚇的不敢支援連山驛了,但現在,當明軍堅守不出,任由清軍攻擊連山驛,一連三天都是僵持的情況下,身為建虜的睿親王,頗有統帥能力的多爾袞,絕不應該坐視不理,他一定而且也應該出現在連山驛前線啊?
但據黎玉田的塘報,多爾袞並沒有出現,不過正白旗的兵馬卻是不少,從旗幟上看,其精銳主力應該都在塔山。
這不像是多爾袞的作風。
朱慈烺心有不安,他清楚的知道,建虜唯二的兩個超級人傑,一個是黃太吉,另一個就是多爾袞,黃太吉會不會如歷史上那樣,按期病死,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但肯定的是,多爾袞在此次建虜入塞中,一定會扮演關健角色,甚至可以說,建虜入塞的統帥,九成以上會是多爾袞,多爾袞現在不在連山驛,難道是已經回瀋陽了?
只憑塘報,朱慈烺無法判斷,因此雖有憂慮,但卻也是無可奈何,只能靜待後續訊息的到來。
進到玉田縣衙,朱慈烺正準備沐浴用晚飯,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於海忽然闖了進來於海負責保管機密,但使有緊急邸報或者是軍報,不必經過通報,隨時都可以直接進入。
“怎麼了?”朱慈烺心中一緊,從於海焦急的表情和腳步聲中,他已經感覺到了事情的不尋常。
“緊急塘報,喜峰口發來的!”於海道。
“快拿來!”
朱慈烺騰的站起,從桌子後面繞出來,直接奪過於海手中的塘報,就著唐亮遞過來的蠟燭,仔細觀看。
“急報,蒙古大軍經過青龍河,往西而去,人數在萬人以上,極有可能會犯我邊關……”
感謝“不愛會怎樣、書友20200201024028755”的打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