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火起(第1/2頁)
章節報錯
急報,蒙古大軍經過青龍河,往西而去,人數在萬人以上,極有可能會犯我邊關……”
朱慈烺腦子裡“嗡”的一下,彷彿是有什麼東西在腦子裡猛的炸開,他立刻就意識到,建虜這是提前入塞了啊!很多事情瞬間就想通了,怪不得錦州建虜有點反常,也怪不得多爾袞沒有出現在連山驛,原來多爾袞早已經不在錦州了,而連山驛的正白旗精銳應該是假的,真正的正白旗精銳此時應該跟隨多爾袞,而急速向大明長城逼近呢。
至於高文采從瀋陽傳回和梁以樟從察哈爾林格爾部探聽到的訊息,很有可能是中了建虜的疑兵之計,畢竟去年大明能擊退建虜的入塞,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朱慈烺提前準備,提前預防,以黃太吉的聰明和狡詐,一定會誤以為是大明細作走漏了訊息,因此這一次他故意放出假訊息,以迷惑大明。
上當了!
朱慈烺全身的血一下子就湧上了頭頂,作為大明皇太子,大明應對建虜入塞的實際領導和執行者,他清楚的知道,大明的應對都是以建虜十月末十一初入塞為準備的,今日剛是九月十九,很多士兵都還沒有佈置到位,比如精武營的兩個戰兵營,閻應元和楊軒,十六從京師出發,往密雲和薊州支援,現在不過三日,遠沒有到目的地,楊文嶽的保定兵估計連京師都還沒有到呢,更不用說,各處守軍怕也存著懈怠的心理,畢竟建虜從來沒有在秋高氣爽、忙於秋收的九月就入塞的先例,所有人都養精蓄銳,等著十月末十一月初呢,但是建虜大兵秘密殺到,長城各個隘口,怕沒有幾個能抵擋住的。
震驚,懊惱,巨大的失敗感和建虜來襲的烏雲,籠罩他的全身,不過朱慈烺的腦子始終清楚,他暗暗吸了一口氣,鎮定了一下心神,抬目看向於海:“這塘報是什麼時候收到的?董朝甫現在又在哪?”
於海回道:“董朝甫三日前帶人出關探查,出關不久就遇上了蒙古偵騎,然後他遣回了大部分的夜不收,只帶了三人繼續深入蒙古草原,這份急報是今早由信鴿帶回喜峰口的,鴿使接了急報之後,立刻派人用八百里加急,先告知薊州總督趙光忭,又分別送朝廷和殿下您這裡。”
“今早……也就是說,已經差不多一天了……”朱慈烺臉色凝重。
從喜峰口到玉田將近兩百里,一天時間送到,塘馬也算是盡力了,而喜峰口到薊州的距離,又稍微遠一點,將近兩百五十里,如果塘馬拼命的話,這會薊州總督趙光忭應該也已經收到這個訊息了,不過長城漫長,要想把這個訊息傳到守邊的將士耳中,怕最少還需要一天的時間。
於海不敢回答。
“立刻派人,給周邊州縣傳令,令他們立即聚攏百姓,堅壁清野!”
邊關就不用了,薊州總督趙光忭應該知道怎麼做。
“令白廣恩整頓兵馬,率領麾下所有騎兵同我一起返回京師,現在已經是酉時末(七點),我給他半個時辰準備,戌時中(8點)必須出發!”朱慈烺迅速就作出了決斷,建虜既然是秘密提前入塞,那麼,為了更多的達到襲擊的突然性,他們選擇的入塞點,一定不會是薊東,而會是密雲和薊州一代,如此,他們就能更快的突入到大明京畿地區,殺大明一個措手不及,也就是說,玉田受到攻擊的可能性,已經是很低了,或者說,玉田絕不在建虜第一波攻擊的目標內,這種情況下,調白廣恩麾下的精銳騎兵,馳援京畿,當然就是順理成章的決定。
“是!”
“再給秦皇島傳令,告訴少司馬,就說建虜怕是已經入塞,吳三桂等人要立刻登船過海,攻擊建虜後方!”
“是!”
夜晚降臨,一向寂靜的玉田小城,忽然就喧騰了起來,得到命令的白廣恩很是驚訝,也有點惶恐,娘求的,建虜又入塞了,一點都不給老子休息的時間啊,面對太子的命令,他不敢怠慢,立刻召集部下,準備出發。
按理說,大明皇太子並沒有調兵的權力,身為玉田總兵的白廣恩其實是不能聽從皇太子的命令,擅自帶兵離開玉田,但皇太子銜有“代天巡狩”的名義,因此具備了貶斥官員、調集兵馬的權力,加上從去年到今年,透過開封之戰和抵禦入塞之戰,皇太子已經完全樹立起了他在軍事上的權威,即便是頑固的朝臣,對皇太子在各地檢閱兵馬,也都採取默許態度,因此,得到命令的白廣恩不敢猶豫,立刻行動。
“殿下,這是怎麼了?”
城中的大亂,驚動了隨行的黃道周和馬世奇,當得知玉田總兵白廣恩奉太子令,召集兵馬要隨太子殿下立刻返京之後,兩人就更是震驚了,急急來見太子。
朱慈烺已經披上了銀盔銀甲,正負手站在地圖前,仔細凝望,聽到兩人的腳步聲和說話聲,他轉過身來,嚴肅的說道:“兩位先生來的正好,建虜已經入塞了,軍情如火,我要連夜回京,今明兩天怕都是徹夜行軍,兩位先生身體都不好,還是暫時留在玉田,等情勢穩定之後,再回京師吧。”
聽到建虜入塞,兩人都是大吃一驚,同時也明白玉田喧囂的原因所在了,黃道周向著太子一躬身,肅然道:“臣為詹事府屬官,殿下既然回京師,臣豈可留在玉田?臣當隨殿下同歸。至於車馬之事,殿下不用擔心,臣雖老邁,但騎乘之術,卻也不比年輕人差多少。”
黃道周說的堅決,馬世奇亦然,朱慈烺也不好再勸,只能苦笑。
戌時中(晚八點),皇太子的大軍離開玉田,急急往薊州而去。
玉田知縣張啟在城門口親送太子,等太子一走,立刻對身後的兵丁衙門們說道:“還站著這裡幹什麼?還不快去勸導百姓?方圓五十里之內,百姓一個不能留,要全部收到城中!”
“是縣爺!”兵丁衙門全部去忙。
張啟望向東北方,憂心忡忡……
離開玉田,朱慈烺帶著五百武襄左衛加上白廣恩的兩千多騎兵,順著官道向薊州急行,夜色中,眾軍都點起火把,如火龍一般,恍惚照亮了半個天。
但朱慈烺心中卻黑暗,他揚鞭策馬,腦子裡全是懊惱。
建虜提前入塞,他為什麼事先就沒有想到呢?
今日是九月十九,今春種下的玉米尚沒有完全收割完成,番薯馬鈴薯的收穫更是要等到十月中旬,建虜提前入塞,不但軍隊措手不及,糧食的收取更是受到了巨大影響,如此情況下,收攏百姓,令他們避入城中的計劃,一定不會太順利。
現在,朱慈烺只希望,在收到董朝甫的急報後,薊州總督趙光忭和長城沿線的守軍能及時反應,頂住建虜的攻擊。
隊伍的後方,一眾詹事府官員正一臉痛苦的騎馬賓士,有明一代,文官們都是坐轎子,當老爺,鮮少像今夜這麼騎馬夜馳,雖然明末不太平,從振作武備的考慮,自崇禎十一年後,鄉試會試增加了一些武舉的專案,如軍略,騎射,凡參加的學子,都得有所表現,因此會騎馬挽弓的文官也比過去多了一些,不過詹事府的官員大部分都出身翰林,細皮嫩肉的根本沒有受過這種罪,今夜隨太子賓士,感覺都快要吐了,更有人雙跨被馬鞍磨破,鮮血都要浸透褲子了。
少詹事黃道周扭頭看見,大喝道:“建虜入塞,軍情如火,太子殿下都賓士在前,我等又何惜胯下的二兩肉?快,都給老夫跟上了,不能拖了大軍的後腿~~”
左庶子馬世奇也大聲呼應,揮鞭之中,他馬鞍上的血漬卻是清楚可見……
隊伍前方。
“殿下,你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