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遊擊之術(第2/2頁)
章節報錯
鄭森請命。在軍情司的計劃中,登州水師只負責奪取連雲島,再護送吳三桂等部上岸,其後便要一直待在海岸邊,時時準備將撤退的百姓和軍隊,送到登州,鄭森不甘心只做一個運輸隊長,而且他對麾下水兵的陸戰能力也有一定信心,所以想要上岸參戰。
朱慈烺搖頭:“將遼東的漢家百姓撤退到登州,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登州水師能做好這件事就已經算是立了大功,殺敵之事,還是交給幾位總兵吧。”
“是。”鄭森微有失望。
軍議結束,眾將離開大帳從明日起,他們就要一起操練,不但練習攻城和速戰,也要練習登船和下船,特別這一次所有渡海攻擊的將士都有戰馬,吳三桂、馬科部更是一人雙馬,如何快速有效的登船下船,其實也是一個很有技巧,需要補足的短板。
“殿下,有塘報。”
眾將離開,吳甡也正要起身,內監於海捧著剛剛送到的一封塘報,急急進到帳中。
朱慈烺開啟看,看完交給吳甡。
原來是遼東巡撫黎玉田發給兵部的關於建虜動向最新的一封彙報。
在調吳三桂馬科入關之後,朝廷給黎玉田的命令是,嚴守寧遠,同時要將寧遠情況和建虜動向,時時彙報給兵部,也因此,這兩天,關於寧遠的塘報特別多。
雖然塘報是給兵部而不是太子,但塘報到山海關後,山海關的遼東督師範志完會將塘報抄錄一份,交給太子,這是兵部和太子共同交代給他的命令。
“九月初九,建虜偵騎大舉出動,人數超過平日的數十倍,甚至有十餘騎出現在寧遠城北二十里處,情勢危急,建虜似乎是察覺到了我寧遠軍的調防……”
吳甡看完塘報,抬頭道:“建虜主力正籌備入塞,絕不會在此時分兵攻擊寧遠,再者,寧遠城池堅固,又有紅夷大炮,又豈是建虜一時所能攻破的?這個黎玉田也太緊張了。”
朱慈烺沉思道:“不能大意啊,吳三桂初八離開寧遠,初九建虜的偵騎就成倍增加,由此可知,多爾袞一定是察覺到了什麼?我聽聞多爾袞膽大心細,他既然在錦州,那麼就一定不會放鬆對寧遠的注意,我不擔心他攻擊寧遠,我擔心的是,他在知道吳三桂和馬科的精銳騎兵入關後,會察覺到我們渡海攻擊的計劃。”
說著,翻開遼西地圖,盯著錦州的方位,沉思的問道:“先生以為,多爾袞後續會有哪些試探手段?”
吳甡捻鬚說道:“如果派出眾多偵騎而不得,那多爾袞很有可能會派出小支人馬,攻打寧遠最前線的連山驛,以期從寧遠守軍的動向中,判斷出寧遠的虛實。”
“那要怎麼應對?”朱慈烺問。
吳甡道:“臣以為,不必理會,令守軍堅守即可,建虜的本意,並非是攻城取地,而是探我虛實,因此,他們不會不顧死傷的猛攻,連山驛雖是小堡,但也不是輕易就可以攻下的,拖個三兩日,建虜自然就會退去。
朱慈烺微微點頭,但心中卻仍然有一些擔心,沉吟道:“到現在為為止,我們還不知道建虜入塞的統帥是誰?如果是多爾袞,那麼他近期必然是要帶著正白旗主力離開寧遠,常理推斷,在這之前,他應該會搞出一些動靜,以牽制我寧遠守軍,令寧遠軍不敢入關支援,兩者相加,錦州建虜對寧遠的騷擾,怕是不可避免了……”
吳甡點頭:“殿下勿憂,吳三桂雖然離開了寧遠,但他的得力臂膀副將楊坤依然留守寧遠,又有黎玉田統領,相信他們兩人還是能穩得住的。”
……
錦州。
原錦州總兵府。
多爾袞全身披甲,在正堂召集滿漢蒙眾將議事。
燭光下,他臉色很是嚴峻。
今日已經是九月十二,照計劃,他原本今日就應該離開錦州,帶領正白旗主力,前往喀喇沁草原,和黃太吉的徵明大軍匯合,但寧遠混沌的局勢卻讓他不得不多留了一天。
從初九到今日,一共三天時間,他派出的偵騎無數,但卻沒有能抓回一個舌頭,明軍在寧遠周邊的偵騎,忽然全部縮回了城中,由此可知,寧遠城中必然是有大變,今日,他更是命令一個小佐領,率領五百兵馬,出現在寧遠最前線的連山驛,作出攻擊連山驛的架勢只有五百人,正常情況下,寧遠的吳三桂一定不甘示弱,一定會派兵,甚至有可能親自救援,但奇怪的是,這一次寧遠竟然是毫無動靜,任由這五百人在連山驛耀武揚威。
原來,吳三桂留下的策略就是堅守寧遠本城,黎玉田也同意,不管其他小堡子,只要寧遠無礙就可以,所以黎玉田發給連山驛守將的命令只有兩個字:死守!
連山驛只是一個小堡,守軍不過三百,建虜如果大軍來攻,連山驛絕對是守不住的。
但建虜偏偏不能大舉攻擊。
寧遠城不同尋常的沉默和安靜,令多爾袞趕到一絲的不詳,怎麼的,難道吳三桂和其主力已經不在寧遠了嗎?
感謝“不愛會這樣、lohahaha”的打賞,謝謝,還有所有訂閱正版的同好們,作者君在這裡一併表示感謝,並大聲說一句,有你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