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擊官職大家都是知道的,但太子殿下所說的“遊擊之術”,他們卻不敢輕易回答。

朱慈烺看向吳三桂。

吳三桂站起,向太子抱拳,沉聲道:“回殿下,或東或西,勢無常定,乍動乍靜,避實擊虛,就為遊擊。敵虜多爾袞學到的其實也只是皮毛。”

朱慈烺點頭,吳三桂不愧出身於遼東將門,對游擊戰還是有相當理解的。

朱慈烺微微一笑,示意吳三桂坐下,然後繼續道:“吳總鎮說的很好,遊擊就是乍動乍靜,避實擊虛,多爾袞當日是這麼做的,今日我大軍也要這麼做,建虜大軍入塞,其後方十分空虛,除了瀋陽,其他地方的守軍必然不多,我軍上岸之後,不必有太多的顧忌,兵分數路,一定要在建虜反應過來,瀋陽派出援兵之前,攻陷更多的城池,解放更多的漢人百姓!”

“此次我從京營帶來的步兵雖然不多,只有兩千人,但卻都是我京營的精銳,尤其攜帶了我京營最新式的火藥,挖掘壕溝,短時間之內就炸塌建虜城牆,應該不成問題。”

張名振和張家玉起身,抱拳向眾將行禮,隨即便坐下。

“剛剛我說的是擊虛,下來我說說避實。”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環視眾將,緩緩道:“如果瀋陽的建虜大舉出動,試圖阻擊你們,你們要如何做呢?小股敵人,當然是一口吞下,如果是大股敵軍,也不必擔心,我有十六字送給大家,那就是:敵進我退,避實就虛,大膽突進,小心應對!”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是前世游擊戰的精髓,是某一個大能太祖的總結,不過用在此次渡海攻擊並不合適,因為前世太祖的游擊戰,主張的是本土作戰,這一次渡海攻擊卻是在敵方國土作戰,環境不同,敵我不同,因此不能生搬硬套。

敵進我退,避實就虛,大膽突進,小心應對……眾將在心中默默唸叨,吳甡、張家玉連同參謀司的幾位參謀也是若有所思。

最後,朱慈烺說道:“大軍此次渡海,最大的目標不是殺傷多少的建虜士兵,而是破壞了多少的建虜村莊和城池,救回了大明多少的百姓,燒燬了建虜多少的錢糧和物資?因此,建虜的首級不是此次論功的第一憑證,城池才是,我希望你們放開膽子,大膽突擊,將建虜後方攪一個天翻地覆!”

眾將一起起身抱拳:“臣等必勇往無前,不讓殿下失望!”

接著,中層將領退下,只留吳三桂,馬科,虎大威,張名振張家玉,鄭森鄭鴻逵,施琅陳兆蘭,劉應國等幾個主將在大帳內,眾人驚異的目光中,兩個侍衛抬出剛剛製作好的沙盤地圖,正是遼東遼南沿海的地形圖這份沙盤,是照原有的遼南地圖製作,又令龍武水師劉應國和五六個擔任嚮導的投降漢軍旗進行了指正,雖不敢說百分百,但準確率達到九成是沒有問題的。

比起平面地圖,這種立體的沙盤,給人的感覺更加直觀,也更容易部署指點,吳三桂等人也就罷了,曾經在潮白河之戰前見過一次,鄭森鄭鴻逵叔侄卻是第一次見,眼中又驚訝又佩服皇太子軍中總是有令人大開眼界的新奇物件,從遂發鳥銃到沙盤地圖,一直如此。

站在沙盤前,可以一目瞭然的瞭解到建虜在遼南遼東沿海的佈置,有兵防守的屯子和建虜在沿海修建的炮臺,都清楚標註了出來。幾個大城,比如蓋州復州,也都標出了大概的防守兵馬。其間通行的幾條道路,相互之間的河流,可以憑險據守的一些山樑和高地,水源處,密林處,都清楚標記……

年輕的鄭森忍不住又在心裡嘆:太子,真不是常人啊,

眾人圍在沙盤前,軍情司照磨李紀澤拿出參謀司制定的關於渡海攻擊的初步方案,向眾將講解。

軍情司的謀劃,大軍登陸點選在連雲島。

連雲島,一名連雲峪。在今遼寧蓋州市西北十五里,大青河口外。《明史·地理志》蓋州衛:“有連雲島,上有關。”全島東西長3公里,面積2平方公里左右,建虜修建有炮臺,據龍武水師劉應國介紹,島上守軍大約有五百。

注:四百年過去,滄海桑田,泥沙淤積,連雲島現在已經不存在,和陸地已經連線在一起了。

先在連雲島登陸,再以連雲島為跳板,奪取蓋州,然後向北,直取營口和海州。海州是建虜大城,也是建虜南北糧草輜重轉運的中心,現在由漢奸尚可喜鎮守,破了海州,不但能破壞建虜的後勤糧草,最重要的是,能懲滅尚可喜這個大漢奸。

而同時的,在將吳三桂等部的兵馬送上海岸之後,鄭森的登州水師和龍武水師原地待命,陳兆蘭和施琅統轄的天津水師,則是要繞行到遼東海岸,對金州旅順等地實施炮擊,牽制建虜兵馬,令瀋陽的建虜搞不清楚,明軍的攻擊重點究竟在哪裡?

對軍情司的計劃,吳三桂等人都表示認可。

而軍情司對具體細節的考慮,更是令他們歎服。

比如遇到攻不破的堅城,或者被建虜圍困,要如何撤退,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證海邊艦艇的安全,不至於被建虜斷了退海的道路,陸軍上岸,海軍如何繼續策應?撤退時,又要如何撤退?軍情司都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和應變措施。

軍情司竟然將計劃做到了這麼周密,京營的張名振張家玉已經習慣,吳三桂馬科等人卻都是驚奇,這個時代行軍作戰,雖然事先會有計劃,但大多都是籠統的大戰略或者是大戰術,像軍情司這麼細緻,不但撤退路線,和戰事中可能遇上的各種情況,就提前進行佈置,令眾將做到心裡有數,卻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

“這只是軍情司的初步規劃,但不是最終決定,到了戰場上,諸位將軍可以隨機應變,另外,也請諸位將軍指點,看是否有遺露或者是錯誤的地方。”講解完畢,李紀澤躬身向諸將施禮。

軍情司的計劃很細緻,眾將一時都想不出遺漏和需要補充的地方。再者,誰都知道軍情司是太子的智囊單位,當著太子的面,指出軍情司的錯誤,好像是不給太子面子,朱慈烺看出了眾人眼中的忌憚,於是肅然道:“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計劃關係到渡海攻擊的成敗,也關係到諸位的身家性命,諸位且不可有所忌憚和隱瞞,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大家集思廣益,多指出遺漏,這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太子鼓勵,眾將這才膽大了一些,於是就計劃的細節和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詢問。

朱慈烺仔細的聽。

馬科和虎大威都是粗人,沒什麼謀略,只問了一兩個簡單問題,就問不出其他了,吳三桂問的很多,也很詳細,看得出,三人之中,雖然他年紀雖小,統兵時間最短,但悟性和將才卻是最高的。

“殿下,我登州水師也想要上岸殺敵,請你准許!”